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系將煙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歐洲盛鼻煙用小扁盒,開取不便又易跑味。中國起初用裝散藥的斂口瓶代之,道光時期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這是中國創造的形制。

  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瑯等各種鼻煙壺,得到皇帝和親貴的喜愛,從而開闢瞭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由由於制作鼻煙壺的材質多種多樣,加工技藝各擅其勝,款式造型日益翻新,至雍正、乾隆時已蔚為大觀,除少數供皇室使用外,大部分作為賞賜品和收藏賞玩之物。

  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瑯作、玉作、牙雕作、鑲嵌作。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制。其中以玻璃廠生產鼻煙壺的時間最長,產品的數量也最多。所制鼻煙壺,有單色玻璃(如亮紅、亮綠、亮藍、亮白、呆白、呆綠、呆藍、粉紅、藕紅、孔雀藍、豆綠、雞油黃等),有幾色分層熔合的套料,也有多色的攪花玻璃和仿翠、仿瑪瑙、仿琥珀、仿密蠟、仿田黃、仿松石、仿硨磲以及金星玻璃、點彩金星玻璃、刻花玻璃、玻璃胎畫琺瑯等,色彩典雅、純正、鮮活,工藝極為精湛。造型有扁瓶、圓瓶、方瓶、雙連瓶、瓜棱瓶、葫蘆、魚等形式。裝飾題材多以山水、寫生花鳥及纏枝花卉為主。琺瑯作生產的鼻煙壺,有銅胎畫琺瑯、銀胎畫琺瑯、金胎畫琺瑯、掐絲琺瑯等4個品種。造型多為扁瓶式,也有荷包、玉蘭花、孔雀尾等新奇的形制。裝飾有纏枝花卉和寫生花卉,也有西洋人物風景。畫琺瑯的釉色豐富,描繪精細。玉作制作鼻煙壺的材料有羊脂白玉、黃玉、碧玉、墨玉、翡翠、青金石、水晶、瑪瑙、碧璽、珊瑚等,以黃玉為最名貴。瑪瑙鼻煙壺也很受推重,壺當中有白色條紋,稱腰橫玉帶;又分1條、2條、3條等。還有利用瑪瑙的天然色斑雕成花紋的,稱為瑪瑙巧作,更為珍異。因為這類材料貴重,故制壺時常因料造型,有魚、龜、蟬、蛙、獅、茄子、香瓜、棗、柳鬥等形狀。牙雕作以象牙、犀角、牛角、沈香木、杏根木、椰殼等為材料,制品有書卷、油簍、竹節、瓜、佛手、鵝、鴨等形。鑲嵌作用其他作坊做好的胎子進行加工,以各種寶石、玳瑁、珊瑚等鑲嵌出花卉、吉祥圖案。雍正年間產品最多。匏器作坊在剛結出的小葫蘆上套以刻花陶模,使之長成各種形態和花紋的鼻煙壺。由於不易防止窳敗,成功率很低,精品頗罕。此外,景德鎮的禦窯也制造各種瓷煙壺,各織造、鈔、鹽政亦常作玉和漆煙壺,廣州海關制造畫琺瑯煙壺,其中有的是宮內設計紙樣或木樣,令其照做;有的隻要數量,由當地自行設計制作,其藝術風格與造辦處的產品近似。

  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制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以玻璃、瓷制煙壺。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別開生面,風靡一時。清末新創的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內壁反向作畫,有的極精致,畫風直追名傢手筆,成為鼻煙壺中的後起之佳作。

  鼻煙壺的制作與清代相終始,《飲流齋說瓷》載:“鼻煙壺佳者多至不可勝紀。”200多年間流傳下來的無數工藝佳作,已成為中國文物中的一類,為不少名傢所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