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書。清代王引之著,收入《經義述聞》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古人的名與字,義多相應,有些字義不明的字可以利用古人的名字來考察,所以許慎的《說文解字》裏每每引古人名字以詮發字義。如㫃部的㫃字,《說文》說:“㫃,旌旂之遊㫃蹇之貌,讀若偃。古人名㫃,字子遊。”㫃字不是常用字,可是利用名與字相對比,就可以瞭解其義瞭。《左傳》成公六年鄭公子偃字子遊,昭公十四年駟偃也字子遊。其他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的言偃,《莊子·齊物論》的顏成偃也字子遊。這些都是很明顯的證據。因此此王引之就本著許慎的意思,作《春秋名字解詁》兩卷,鉤沉索隱,觸類引申,並闡發文字假借,就音以求義,創見極多,對研究訓詁開辟瞭一條門徑。王引之從古人名與字意義相應方面考察到有5種條例:

  ①同訓。即名與字為同義詞。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魯宰予字子我,又施之常字子恒;《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嗣字子息。

  ②對文。指字義相反、相對照。如《國語、晉語》晉閻沒字明,沒與昧古字通,昧訓為暗,故字明,取相反之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封字子傢,封讀為邦,邦與傢相對為文。又襄公二十七年楚公子黑肱字子皙,二十九年鄭公孫黑也字子皙,皙是白的意思,與黑相對成文。

  ③連類。指意思相類。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魯南宮括字子容,括就是包容的意思;又魯原憲字子思,憲就有思的意思。

  ④指實。聯系實物來命字。如《左傳》昭公十三年鄭然丹字子革,古人用革多用丹色染,所以字子革。又襄公六年楚公子啟字子閭,閭是裡門,字閭取啟門之義。《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卞仲由字子路,取行必由路之義。《國語·魯語》展獲字禽,取獲禽之義。

  ⑤辨物。取物名為名與字。如《左傳》襄公十五年陳瓘字子玉,瓘為玉石之名,所以字子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梁鱣字叔魚,《孔子世傢》魯孔鯉字伯魚,都是以共名為字。

  在這5種條例之外,王引之又從聲音上審辨一些難以解釋的例子,發前人所未發。後來俞樾(1821~1906)又校補其書,作《春秋名字解詁補義》一卷,胡元玉又有《周秦名字解詁補》,收入《聚學軒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