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等19個國傢的官方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屬阿非羅-亞細亞語系閃語族。分佈於西亞和北非22個阿拉伯國傢和地區。使用人口約近2億。阿拉伯語源出阿拉伯半島。西元5世紀前後,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阿拉伯語文學語言。7世紀隨著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興起,這種語言很快成為東起印度河,西到直佈羅陀,南到北非,北至裡海這一廣大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語;在歐洲中古世紀,它是保存希臘文化和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媒介語。阿拉伯帝國衰亡後,阿拉伯語的使用地地區大大收縮,但它對亞、非、歐許多地區產生過巨大的文化影響。如波斯語、土耳其語、烏爾都語、印度尼西亞語、斯瓦希裡語、豪薩語等36種語言都曾大量吸收阿拉伯語詞,並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其中波斯語、烏爾都語以及中國的維吾爾語等現在仍然使用這種字母。阿拉伯語有元音8個,輔音28個,以多頂音和喉音為其特色。因為在世界諸語言中獨具ḍad(達德)這個頂音而有“達德語”之稱。

  阿拉伯語是一種綜合型語言。詞大都具有內部屈折變化,構詞法和詞形變化有獨特的規則,詞根通常由3個輔音搭成框架,填進不同的元音,或附加詞綴,形成不同的詞或賦予不同的語法意義。例如表示“寫”的詞根,其基本音素是 k-t-b三個輔音,填進不同的元音,構成ka:tib(作者、文書,寫的人),kita:b(書,寫成的作品);ma-ktab(書房,辦公室、書桌,寫字的地方,單數),ma-ka:tib(書房、圖書館、辦公室、書桌,復數);kataba(他寫,過去時),je-ktubu(他在寫,現在進行時)。阿拉伯語分名詞、動詞、虛詞3大類。可作主語、賓語的詞都列入名詞范疇。名詞有性、數、格、式(即確指或泛指)的區別。動詞有人稱、性、數、時態及語態等各種變化。實詞在句中的地位都由格的形式來顯示;語序有較大的靈活性,但修飾語隻能緊跟在被修飾語之後。阿拉伯語的外來語成分不多。古代的借詞主要來自波斯、土耳其、印地、古希臘、拉丁以及希伯來等語言,近、現代的外來語主要是西方的科學技術詞語。

  自7世紀上半葉伊斯蘭創教以後近300年時間內,隨著阿拉伯人在半島以外的擴張和外族語言的侵襲,阿拉伯語方言逐漸形成瞭與文學語言的巨大差異。現在,阿拉伯語的方言已發展為敘利亞、伊拉克、內志和希賈茲、也門、埃及、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8大支,其中以埃及方言影響最大。

  阿拉伯文字是一種音位文字,4世紀由閃語族西支的音節文字發展而來,共有28個輔音字母,元音沒有字母,需要標識時,可在字母上方、下方加符號表示。自右而左書寫。阿拉伯語的重要文獻,7世紀以後的有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圖2),7世紀以前的如《懸詩》(圖1),在伊斯蘭教興起後追錄成文。

圖1 《懸詩》中的一頁

圖2 《古蘭經》手稿片段(64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