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略

  中國古琴演奏傢。名韜,別號縵叟。1907年2月5日生於江蘇常熟縣西塘市鎮。少年時期在傢鄉曾向趙劍侯學習絲竹,能演奏琵琶、三弦、笙、簫等樂器。1930年在常熟結識天津女琴傢王端璞,對古琴產生瞭強烈興趣,從此勤奮自學,多方求求教,琴藝日進。1936年4月經琴傢李明德介紹,在蘇州參加瞭“今虞琴社”。1939~1956年與張子謙等共同主持上海今虞琴社社務,並以“簫聲琴韻室”名義在上海、常熟教授古琴,先後招收學生50餘名,培養瞭許多專業和業餘古琴演奏者,如沈心工、翁瘦蒼、呂振原等。與此同時,他先後發掘整理瞭《廣陵散》、《胡笳十八拍》、《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雉朝飛》、《墨子悲絲》等古代琴曲,並創作瞭《勝利操》,移植改編瞭《新疆好》等。他還經常在各種音樂會上表演古琴獨奏,並為電臺、研究和教學單位錄制瞭大量音響資料。1953年吳景略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通訊研究員。1956年秋任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彈撥樂教研室主任,專門從事古琴教學和研究工作,為中國培養瞭不少古琴演奏和研究人才。後任該院民樂系教授。1979年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音樂傢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1980年3月北京古琴研究會恢復活動後任會長。1987年8月16日卒於北京。

  吳景略的演奏,清逸瀟灑,韻味雋永,富有中國南方民間音樂的抒情、優美、流暢如歌的特色。他在藝術上廣采博納各派琴傢之長,從而形成瞭自己特有的演奏風格。他演奏的《瀟湘水雲》、《普安咒》、《漁樵問答》、《梧葉舞秋風》、《陽春》、《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秋塞吟》、《墨子悲絲》、《憶故人》等,已錄制成唱片,在研究和教學單位流傳並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