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奏體鳴樂器。主要流行於東南亞、非洲和中南美洲民間的旋律性打擊樂器,有時也用於管弦樂隊和節奏樂隊。木琴的基本結構是以若幹由長漸短的硬木音條並行排列在架子上構成。作為聲源體的音條,一般為斷面呈矩形的木條。優良木琴常用熱帶的紅木和花梨木等硬質材料製作,現已出現用碳纖維、玻璃纖維做的音條。音條越長、越寬或材質越密,音就越低。將木條底面中間一段適當挖薄,可降低音高並有利於發音。木琴發音脆,響而短促,一般木琴的音條下均裝有共鳴器。通常用一對球形頭的槌擊奏,槌頭的軟硬硬影響音色。

  用於不同樂隊的以及不同地區的木琴,構造和形制有所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

  樂隊木琴 有兩種形制。較普遍的一種是豎排式,即音條象鋼琴黑白鍵排成兩列,每根音條下有一根金屬共鳴管。共鳴管的內膛深度均經調節與音條頻率相耦合。音域一般為c1c4f1c5。實音比記譜高8度。另一種是橫排式,音條分四行排列成梯形,槌形近似一把長柄勺。這種木琴流行於蘇聯和東歐地區。最早用5條草束墊在音條下放在桌上擊奏,故稱草墊木琴。

樂隊木琴

  樂隊馬林巴 源於非洲和中南美洲的民間木琴,在結構和形制上與豎排樂隊木琴並無差別,隻是馬林巴的音區較前者偏低,通常為c~c3或f~c4。有一種大馬林巴,音域達6~7組,音條的尺寸略寬而薄,音色柔美醇厚;用較軟的槌頭擊奏,主要流行於歐美兩洲。

  行進樂隊木琴和馬林巴 前者音區較高,一般為e2g4;後者較低,一般為e1f3;音條豎排類似鋼琴鍵,有共鳴管;以特制的肩帶將琴懸於身前擊奏。流行於美國行進樂隊。

  東南亞木琴 音條有木制和竹制,數量從幾條至20多條,豎排成單列裝於一個兼為共鳴器的船形或搖床形槽架上。槌頭多呈蘑菇狀,也有用同時擊雙音的(常為8度)杈形雙頭槌。印尼爪哇的木琴稱甘邦,音條16~21根,音條用竹或柚木制作;槽架精雕成孔雀形;音條成排插在槽架的兩排釘上,可隨時取換。緬甸的皇傢木琴稱帕塔拉,常以17~23根竹板為音條,采用在音條下貼蠟的方法調音。泰國木琴拉奈特伊克和音區較低的蘭納松,柬埔寨的木琴郎尼阿伊克和音區較低的郎尼阿松,老撾木琴蘭納特等,均與印尼木琴相似。有些地方還有一種較簡單的腿木琴,如馬來亞的康康和緬甸的克洛湯,都是將4~5根音條橫置於演奏者兩腿上擊奏。

  非洲木琴 除北非外的非洲各國幾乎都有木琴。據統計,非洲各地木琴名稱多達上百種,著名的馬林巴就是其中之一。流行於剛果、安哥拉、蘇丹等地的非洲木琴,常用紫檀木制作,音質甚好。多數木琴的音條下設有葫蘆、果殼、竹管或洋鐵罐等作為共鳴器,共鳴器的孔上貼有動植物薄膜,有消除雜聲和豐富音色的效果。剛果的姆比拉隻有一根帶葫蘆共鳴器的音條,用單槌擊奏;莫桑比克的維蘭威有10~15根音條,由兩人一起演奏;烏幹達的恩達臘有16~18根音條,常由各持雙槌的5 人共同演奏。西非的漢德賈是將3~5根音條橫置於大腿上擊奏的腿木琴;南非的謬漢比是掛在身前擊奏的木琴。木琴的使用常有不同的習俗,烏幹達的恩拜裡主要為男用;埃塞俄比亞的木琴莫爾克用於戰場刺殺時為戰士助威;烏幹達阿盧爾地區的恩達臘有8條音條,固定於一個起共鳴作用的地坑上,隻為當地蘇丹特有。

非洲木琴

  中、南美洲木琴 流行於中美和南美地區的木琴稱馬林巴,以危地馬拉和墨西哥南部最盛行。現在的中美洲木琴,在結構、制作和使用等方面,均具有較高水平。墨西哥的馬林巴音域達5組,音條豎排成半音和全音兩列,每根音條下有一根用雪松或檜柏做的方形共鳴管,管底貼有薄膜,整個琴裝在一個長約150~180厘米的長方形木架上,由各持一對槌的4名演奏者同時擊奏。危地馬拉的類似的大型馬林巴,音域多達6~7組,用橡皮或毛氈頭槌擊奏,發音柔美,通常2~5人,有時多達7人演奏。

  木琴較早興起於東南亞。印尼爪哇帕那塔蘭寺廟中,有14世紀的同時擊兩根音條的槽架木琴的圖象。蘇格蘭的音樂學傢P.R.柯爾比認為:東南亞可能是木琴的發祥地。非洲有關木琴的記載始見於17世紀,該地區木琴的一般形制、調音、擊奏技法等,均與東南亞相似。柯爾比經實地調查肯定非洲木琴是從馬來亞傳去的。一般認為美洲木琴是隨著被販賣的黑奴從非洲傳去的。馬林巴一詞可能源自中、南非洲的班圖語。19世紀末豎排木琴經危地馬拉人S.胡爾塔多改進為現代較高級的馬林巴。美國作曲傢P.克裡斯湯寫有馬林巴和管弦樂的小協奏曲;法國作曲傢米爾奧寫有一首馬林巴協奏曲。歐洲木琴的記載最早見於1511年,當時稱為“木棒”,為25根圓柱狀音條。17世紀初始有扁方音條的記載。18世紀出現過用鍵盤擊奏的木琴。19世紀30年代,俄籍猶太人J.古西科夫演奏草墊木琴引起F.門德爾松等人的重視,以後即進入管弦樂隊。典型作品如C.聖-桑斯的交響詩《死之舞》,用木琴再現骨架搖動聲。Д.Д.肖斯塔科維奇在《第五交響曲》等作品中也用瞭木琴。

馬林巴

  中國清代曾傳入緬甸皇傢木琴帕塔拉(嘉慶《大清繪典圖》稱“巴打拉”)。至今有些地方民間樂隊仍沿用這種單列豎排木琴。日本歌舞使用的木琴也與東南亞槽架木琴相似。豎排樂隊木琴隨管弦樂傳入中國,橫排樂隊木琴於50年代從蘇聯傳入。形形色色的小木琴,在中外普遍用於兒童音樂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