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成

  中國民間音樂傢。廣東省中山縣人。生於1898年4月2日,1981年8月21日病逝於香港。幼時隨父母到上海。童年起自學二胡、揚琴等樂器演奏。20年代初即成為廣東音樂的演奏名手,先後應聘在上海中華音樂會和精武體育館粵樂組教授授廣東音樂。約於1925年應邀赴香港,參加籌款賑災的義演,深受群眾歡迎。此後,往來於廣州、香港、上海等地,長期從事廣東音樂的演出、播音和錄制唱片等活動。後定居香港,曾於1964年主持香港音樂歌唱大會。1974年到北京、上海等地觀光訪問。

  呂文成擅長二胡、揚琴。他首先改用鋼絲二胡,並發展瞭自由換把、走指、滑指、擻音等技法,從而創立瞭以音色清脆明亮、風格流麗華美為特點的“粵胡”,被普遍采用。他又是粵曲“子喉”(旦角假聲唱法)的演唱名傢,由其設計唱腔並演唱的《燕子樓》、《瀟湘琴怨》、《仕林祭塔》等,均成為粵曲的著名唱段。

  呂文成從20年代起即從事廣東音樂的樂曲編創,一生約作近200首廣東音樂作品。他繼承民間器樂曲的傳統編創方法而加以發展,常根據一種樂器的性能,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主旋律,其他樂器則按廣東音樂演奏規律即興奏出各自聲部,從而形成整首合奏樂曲。其中有根據傳統民間樂曲整理加工的,如《霓裳曲》、《下山虎》、《歡樂歌》和《梅花三弄》等,也有由其新創曲調的,如《步步高》、《岐山鳳》、《平湖秋月》和《銀河會》等。這些作品深受廣東音樂愛好者的歡迎。其作品和演奏,分別見於20年代以來出版發行的各種廣東音樂曲集和百代唱片公司等錄制的唱片。1983年6月由廣東省民間音樂研究室輯成《呂文成曲選》(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