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以舞蹈者舞動色彩各異、長短不等的綢帶而得名。綢舞的歷史悠久,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上已有綢舞的舞蹈形象,如四川楊子山畫像磚上刻有一組樂舞百戲圖,其中就有一女舞人,雙手各執一條長綢,綢端有短棍,左手上舉,右手平置腹前,回首顧盼,綢帶似波浪飄舞,形象生動。

  綢舞所用的綢帶分長、短兩種。短綢一般用於秧歌等民間歌舞中,有的舞者一手拿短綢,一手執扇配合舞動,有的舞者雙手各執一短綢舞動,歡快活潑。長綢寬約0.9~1米、、長4~6米,綢的一端系著0.33米左右的木棍。舞者握著木棍舞動長綢,配合各種步法和舞姿,舞出各種綢花。基本綢花有“小八字”、“大八字”、“對花”、“波浪花”等幾十種。長綢舞又分為單手(舞一條長綢)和雙手(舞兩條長綢)兩種。中國傳統戲曲中保存著豐富的綢舞。

  1951年,長春歌舞團將傳統的長綢舞和東北秧歌結合起來,創作演出瞭《紅綢舞》,在第3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獲得1等獎。(見彩圖)

《紅綢舞》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