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奧爾夫

  德國作曲傢、音樂戲劇傢、兒童音樂教育傢。1895年7月10日生於慕尼克,1982年3月29日卒於同地。1913~1914就學於慕尼克音樂學院,1915~1919在德國各地任歌劇院指揮,1920年起定居慕尼克,從事創作作與教學。他對中世紀音樂、早期巴羅克音樂、德意志民歌、非洲打擊樂等有深入研究。1924年與友人D.京特合辦“京特體操-音樂-舞蹈學校”,探求音樂與語言動作的結合及各種打擊樂的配合,並在此基礎上寫成《教學作品》,創建獨特的兒童音樂教學體系,為世界各國廣泛采用。

  奧爾夫的創作幾乎均為舞臺音樂作品,但一般不稱作歌劇;雖取材於歷史、民間傳說或童話、神話等,但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哲理性。其音樂源自他對音樂戲劇的新觀念,充分發揮音樂的戲劇性,並富於強烈的表現力和節奏性。帶有場面和動作的清唱劇《卡爾米納·佈拉納》(又名《博伊倫之歌》)取材於13世紀反宗教的同名德意志民間詩歌集,1937年首演後,奠定瞭他的世界聲譽,從此形成其獨創的“奧爾夫風格”。此作品與取材於公元前1世紀羅馬詩人卡圖盧斯詩作的“帶場景的戲”《卡圖裡·卡爾米納》(1942),以及取材於卡圖盧斯及古希臘詩人薩福、歐裡庇得斯詩作的“帶場景的音樂會”《愛神的勝利》(1953)合為三部曲。童話劇《月亮》(1939)和《聰明的女人》(1943)取材於格林童話,《貝爾瑙的女人》(1947)取材於德國巴伐利亞民間傳說,均自撰劇本。《安提戈涅》(1949)、《暴君奧狄浦斯》(1959)及《普羅米修斯》(1966)均根據古希臘同名悲劇的德譯本譜成。他的不少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演。他是20世紀最有廣泛觀眾基礎的音樂戲劇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