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舞派之一。產生於印度東部的奧裡薩邦。印度古代舞蹈經典著作《戲劇學》、《姿態鏡銓》對此都有論述,在奧裏薩古老神廟的石雕上亦有充分的反映。這種舞蹈起源於印度教廟宇,由神的侍女在敬神和慶祝節日時表演。奧迪西在150年前曾一度衰微,後來隻留下一個鬆散的長段子。至20世紀50年代,經專門舞師對奧迪西舞蹈進行瞭加工整理,形成一套程式。奧迪西的舞段主要有:起始部分的“曼格拉賈蘭”;展開部分的“巴拉維”;表演部分的“阿皮納維”及結尾部分的“慕克沙”等。奧迪西舞以舞舞蹈者軀體的“三道彎”造型著稱,動作柔軟,體現一種典型的印度教石雕的優美姿態。舞蹈題材主要是描寫大神毗濕奴的化身黑天和牧女羅陀的愛情故事。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糅合瞭北印度斯坦和南方卡納塔克派音樂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