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社區學院”。美國一種一、二年制的短期大學。最初是由密歇根大學校長H.P.塔培安於1851年提出,1896年康奈爾大學校長W.福爾韋爾曾大力宣導,隨後由芝加哥大學校長W.R.哈珀於1896年首先創辦的。學生在校學習相當於大學一、二年級水準的課程,然後可以轉入大學三、四年級深造,既保證瞭學生學習的連續性,又可淘汰部分學習較差的學生,以減輕大學的負擔,初級學院由此得名。

  初級學院初期發展緩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經濟發發展需要大批半專業性技術人員,同時為瞭緩和大批青年和婦女強烈要求升學的壓力,遂出現瞭由社區設立的初級學院──社區學院 (community college),並且得到急劇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幾乎每一個星期都有一所新的學院成立。1960~1970年在校學生由66萬人猛增至250萬人。到1980年秋季,這類學院已達1231所(其中公立1049所,私立182所),占美國高等學校總數的三分之一,在校學生480萬人,占美國高等學校學生總數的40%。

  這類學院的教學組織多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各地各校做法不同。這類學院的特點是緊密為學院所在的社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服務。主要承擔以下4方面任務:①使畢業生轉入大學三、四年級繼續學習。②職業技術教育。③成人教育或繼續教育,主要為在職人員進修或補修而設。課程設置、學習要求和學習期限比較靈活。有全日學習或業餘學習等多種形式。④補救性教育,為學習困難者或病殘人特設一定的課程,以方便他們的學習。

  這類學院學費較低,每個學生的開支約為州立大學學生的一半,為私立大學學生的五分之一。深受低收入傢庭青年的歡迎。這類學院由於職業技術性較強,學習期限短,就業容易,以及它對地方經濟和事業的發展有較大作用,所以許多國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相繼成立這類學校。日本稱為短期大學,法國稱為短期技術大學,主要任務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這類學院,有些教育傢不承認它屬於高等教育,而把它作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或稱為“中等以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