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太奈比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詩人。原名艾哈邁德·本·侯賽因,號艾佈·泰伊蔔。生於伊拉克的庫法。少年時代曾與遊牧人一起生活。當時朝政腐敗,人民多次舉行起義,其中以“蓋拉米塔”派運動對他的影響最大。早年輾轉於伊拉克與敘利亞一帶,曾想以以詩歌求取功名,未能遂願,因而在薩瑪瓦地區自稱先知,曾鼓動並領導遊牧民舉行一次小規模的起義。據說,他因此被稱為“穆太奈比”(原意為“假先知”)。這次起義遭到鎮壓,他也被捕入獄。獲釋後,繼續在敘利亞地區飄泊,先後為40多名王公貴族歌功頌德。948年為阿勒頗王賽弗·道萊所賞識,他寫瞭大量頌詩。後去埃及投奔卡弗爾,又去伊拉克、波斯等地繼續為王公歌功頌德。在由波斯回巴格達的路上,遭遇伏擊被殺害。他的詩有頌詩、挽詩、諷刺詩、情詩等,其中有80多首是專為賽弗·道萊所寫的頌詩,是他詩歌中的精華。詩中反映瞭詩人的清高、自負,崇尚武力,要求個性解放,具有反叛精神;某些詩也表現瞭對金錢、權勢的追求以及對人生悲觀的看法。他的詩富於哲理性,有詩人兼哲學傢之稱。在詩歌藝術上能繼承古詩的傳統,又敢於創新,是阿拉伯詩歌革新的倡導者和先驅者,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不少詩句已成為阿拉伯世界膾炙人口的格言和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