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曲種。流行於漸江溫州地區。因過去為盲人演唱,又稱“瞽詞”、“盲詞”。清嘉慶、道光年間已有流傳,盛行於同治以後。溫州鼓詞早期隻用竹筷敲打皮扁鼓擊節。到光緒年間增添瞭具有特殊風格的伴奏樂器牛筋琴,開始為5根弦,後增至12根弦;有的還配上三粒板、小抱月等樂器。溫州鼓詞以溫州方言演唱,帶有濃厚的南方民歌風味。它的曲調有原板、慢板、緊板、疊板等幾十種板式。溫州鼓詞的唱詞大都是七字句,兼有五字句,押普通話與溫州話相近相通的轍韻,偶句末字押平聲。語言通俗生動,有豐富富的群眾語匯和民間諺語。溫州鼓詞分“平詞”、“大詞”兩大類。平詞曲調優美,唱多於白,長於抒情,以牛筋琴為主要伴奏樂器。內容采自傳統說部和民間故事,有《高機賣綃》等傳統曲目。平詞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曲調委婉細膩,內容多為悲歡離合的故事;北派曲調粗獷激越,內容多為《三國》、《水滸》故事。近年來,兩種藝術流派都吸取瞭戲曲藝術的曲調聲腔,豐富瞭曲調和板式,進行瞭藝術革新。大詞也稱“娘娘詞”,為舊時敬神曲詞,曲調平板,隻擊扁鼓伴唱,或伴以大鑼大鼓。大詞《陳十四娘娘》可以連唱幾晝夜。舊時多由瞽者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