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部亂彈作品。作者不可考。劇情是:宋代書生陳士美中狀元後貪戀富貴,與公主成親,遺棄妻子秦香蓮。秦香蓮生活無計,公婆餓死,帶領子女進京尋夫。陳士美命傢將韓琪前去刺殺秦香蓮母子。韓琪瞭解真相後,自殺身死。秦香蓮在丞相王延齡支持下,到開封知府包拯處告狀。包拯主持正義,不顧公主、太後的幹預,將陳士美鍘死。“陳士美不認前妻”的故事在清代久已流傳。清焦循《花部農譚》記載當時花部中的《賽琵琶》一劇,就是演的這個故事。劇名《賽琵琶》,表明它與《琵琶記》有一定聯繫。劇中中人物的名字雖與《琵琶記》不同,但前半部的劇情則大致相近。《賽琵琶》後半部寫秦香蓮進京尋夫,陳士美派人刺殺,秦香蓮逃到三官廟自殺,得三官神傳授武藝,到邊疆立功,回朝後封為都督,親自審訊陳士美,歷數其罪。陳士美愧悔認罪,以夫妻團圓為結。北方的梆子劇種所演三官神授藝以後的情節與《賽琵琶》不同,而是以包拯主持正義、怒鍘陳士美結束,故名《明公斷》,又名《鍘美案》。除梆子系統各劇種外,京劇、川劇、滇劇等也按這一劇情演出。《賽琵琶》保存於漢劇、湘劇、淮劇、紹劇等劇種中,又名《三官堂》或《女審》。《明公斷》一般演出由秦香蓮進京宿店起,到包拯鍘美止。主要場次有:《投店》、《闖宮》、《琵琶詞》、《殺廟》、《告刀》、《大堂》、《見皇姑》、《鍘美》等。沖突尖銳集中,劇情曲折動人。以青衣(飾秦香蓮)、大凈(飾包拯)、老生(飾陳士美、王延齡)為主角。唱、做、念均極繁重。各劇種的演出,又各具特色。劇中秦香蓮是一個塑造得相當豐滿、動人的民間婦女的藝術形象,她忠厚、善良,富有自我犧牲精神,對陳士美仁至義盡,面對皇親國戚也無所畏懼。秦香蓮的堅強性格使全劇具有強烈的鬥爭性。包拯鐵面無私,敢於對皇親執法,體現瞭人民的要求和願望。劇作對陳士美的內心活動有所發掘。其他如明辨是非、慷慨犧牲的韓琪,正直機智、風趣詼諧的王延齡,路見不平、慨然助人的張三陽等,著墨不多,卻鮮明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少地方戲曲劇種均做瞭整理改編。評劇、京劇改編本《秦香蓮》和淮劇《女審》都攝制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