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間廣東戲曲本地班(後稱粵劇)演員,本地班藝人行會組織瓊花會館武行領銜,廣東天地會拳師,後為兩廣農民起義領袖。廣東省鶴山縣鹿洞人。出身梨園世傢,繼承父業習二花臉(副淨),參加“鳳凰儀班”,以扮演《蘆花蕩》的張飛、《王彥章撐渡》的王彥章等角色著名。少習武功,精少林派武術,尤擅擊刺。具有愛國思想,曾編演反映廣州人民抗英鬥爭的《三元裡打番鬼》。

  清咸豐四年六月十一日(1854年7月5日),李文茂與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等回應應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以“瓊花會館”武行為骨幹,在廣州北郊佛嶺市領導農民起義,得到廣東各地人民響應,曾集合起義武裝十萬餘人圍攻廣州達半年之久。戰鬥中李文茂將戲班藝人按所屬行當編成三軍:小武、武生等稱為文虎軍;二花臉、六分等稱為猛虎軍;五軍虎、打武傢等稱為飛虎軍,李文茂自稱為三軍主帥。三軍皆身著班中蟒袍甲胄等戲服,眾士卒則頭紮紅巾,世稱紅頭軍或紅巾軍。李文茂勇猛善戰,上陣時每自率梨園子弟兵為前鋒,利用撲打武技與敵搏鬥,給清軍以沉重打擊。

大成國告示

  咸豐五年(1855)李文茂揮師西進廣西,破潯州(今桂平縣)後,建立“大成國”農民政權。陳開稱鎮南王(後改平潯王),李文茂為大成軍陸路總管。咸豐七年(1857)先後攻克柳州、慶遠及所屬各縣,馳騁廣西腹地。李為平靖王,在柳州設王府,建政制,立法度,開爐鑄“平靖勝寶”錢幣,並團結廣西壯、苗、回各族人民共同反清,深得群眾擁護。1858年上半年,李文茂率部北征,攻桂林不克,負傷。7月退至黔桂邊境,未幾,因憂憤成疾,死於懷遠山中。

  起義失敗後,清政府施行殘酷的階級報復,下詔焚毀佛山瓊花會館,解散班社,禁演本地班,屠殺藝人,粵劇慘遭浩劫達數年之久。李文茂的革命精神和事跡,在中國戲曲史上留下瞭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