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曲種。流行於拉薩、日喀則、山南一帶。喇嘛,藏語意為僧人,瑪尼,意為念經,但作為民間說唱藝術的喇嘛瑪尼,並不是念經。演唱時張掛繪有故事內容的畫軸,演唱者一邊用細木棍指點畫面,一邊講唱故事情節。喇嘛瑪尼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吐蕃時期,由於唐朝皇帝派高僧到西藏宣揚佛教,運用變相和變文的形式演唱佛經故事流傳而來;一說是15世紀白教高僧東結佈所創,讓信徒們四處演唱,為修建鐵索橋而募化資金。舊時演唱喇嘛瑪尼的人,有的是市井藝人,有的是色金喇嘛(即不長住寺廟、可以以有傢庭的僧人)。今西藏日喀則專區仁佈縣江嘎托巴村的色金喇嘛,大都以演唱喇嘛瑪尼為職業,在城鎮街道、寺廟周圍以至邊遠的山村、牧地隨處演唱。喇嘛瑪尼的曲目,大都是藏族歷史故事,如《文成公主》、《朗薩姑娘》、《白瑪旺巴》、《卓瓦桑姆》、《索吉尼瑪》、《羅桑王子》等;也有一些是宗教故事和民間故事,如《金巴青波國王》、《嘎瑪旺宗還魂記》等。西藏自治區成立以後,喇嘛瑪尼已被搬上舞臺,主要演唱一些傳統的藏族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