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毛姆

  英國小說傢、戲劇傢。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自幼父母相繼去世,由伯父接回英國,送入寄宿學校。中學畢業後,在德國海得爾堡大學肄業。1892至1897年在倫敦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他的第一部長篇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897)即根據他作為見習醫生在貧民區為產婦接生時的見聞用自然主義手法寫成。他以冷靜、客觀甚至挑剔的態度審視人生,作品的基調超然,帶有嘲諷意味。

  1903至1933年,他創作瞭近30部劇本,深受觀眾歡迎。1908年,倫敦有4傢劇院同時演出他的4部劇作,在英國形成空前盛況。他的喜劇受王爾德的影響較深,一般都以傢庭、婚姻、愛情中的波折為主題,給當時上流社會描繪瞭一幅幅風俗畫,其中最著名的劇本是《圈子》(1921)。

  毛姆主要的成就在小說創作。長篇小說《人間的枷鎖》(1915)帶有自傳成分。它寫一個青年卡萊受到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殘和宗教思想的束縛,以及在愛情上遭到的打擊。但批評傢們認為它寫得並不成功,其中的自我分析也不如別的作品中的冷靜觀察深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毛姆赴法國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在日內瓦收集敵情;後又出使俄國,勸阻俄國退出戰爭,與臨時政府首腦克倫斯基有過接觸。回國述職時,俄國爆發瞭十月革命。這一段間諜與密使的生活,後來寫進瞭間諜小說《艾興頓》(1928)中。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後多次到遠東。1920年到中國,寫瞭遊記《在中國的屏風上》(1922),並以中國為背景寫瞭一部長篇小說《彩巾》(1925)。以後又去拉丁美洲與印度。他的不少作品有濃鬱的異國情調,這也是它們能吸引讀者的一個原因。

  1919年,毛姆著名的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描寫一個英國畫傢(以法國印象派畫傢保爾·高庚為原型)來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共同過純樸原始的生活,創作瞭不少名畫。這部小說表現的是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傢庭生活之間的矛盾。

  1930年,長篇小說《大吃大喝》出版。它寫瞭兩個作傢(分別以哈代和休·華爾浦爾為原型),反映瞭當時文壇的面貌。其中酒吧間女侍羅西,是毛姆筆下最為豐滿的女性形象。

  毛姆擅長於寫作短篇小說,曾受到莫泊桑的影響。他的短篇小說故事性強,情節曲折多變,但又不落窠臼。他曾寫瞭100多篇短篇小說,涉及間諜、英國人在國內和海外的各種生活,其中以寫英國人在海外的生活最富有特色。短篇小說集有《葉的震顫》(1921)、《卡蘇裡納樹》(1926)與《阿金》(1933)等。英國著名批評傢西裡爾·科諾利對這些作品評價很高,認為它們第一次如實地刻劃出在海外的英國人,如法官、種植園主、行政長官等人的真實形象,他們或是懦夫,或是勢利之徒,或是謀殺犯,或是詐騙犯,而不是肩負崇高使命的上等人。

  毛姆於1928年定居法國地中海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去英、美宣傳聯合抗德,並寫瞭長篇小說《刀刃》(1944)。

  1948年以16世紀西班牙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卡塔林納》出版,此外又發表瞭回憶錄與文藝批評等作品,如《總結》(1938)、《作傢筆記》(1949)、《流浪者的心情》(1952)、《觀點》(1958)、《回顧》(1962)等。

  毛姆的作品很受讀者的歡迎,除在英、美暢銷外,還譯成瞭多種外文。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1954年,英國女王授予“榮譽侍從”的稱號,成為皇傢文學會的會員。1959年,毛姆作瞭最後一次遠東之行。1965年12月16日於法國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