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競技體操項目之一。比賽時運動員在規定的場地(12米×12米)和時間(男子不超過70秒、女子不超過1分30秒)完成按一定要求編排的成套動作。早在1900年第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巴黎)上自由體操便作為男子個人賽的項目。1932年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1952年第15屆奧運會(赫爾辛基)女子項目正式列入比賽。1977年列為世界體操錦標賽的項目。起初,自由體操的場地面積為8米見方的地毯,由於體操技術不斷發展,助跑騰翻動作不斷增加,1952年起改為12米×122米的正方形場地,後於60年代又改成有彈性的復合板。技巧翻轉動作是自由體操的主角,騰空的高度、空中的姿勢是重要的評分標準。男子自由體操的發展與技巧動作的變化同步,50年代僅有簡單的滾翻、手翻及空翻,後來有瞭空翻三周、直體空翻轉體1 440°及各種繞復合軸的旋空翻,此外還有平衡,跳躍及用力動作。體操動作是女子自由體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包括各種易於選擇組合的跳躍、轉體、平衡、波浪等,從而大大豐富瞭自由體操的內容。舞蹈和音樂是女子自由體操所特有的,它的選擇必須符合運動員的個性特點,並與動作協調配合。中國運動員李寧曾三次奪得自由體操的世界冠軍,李月久童非樓雲、李小雙、李小鵬也都曾獲自由體操世界冠軍。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鄒凱獲得男子自由體操金牌。

中國運動員鄒凱在第29屆奧運會上的自由體操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