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受地帶性分異因素影響,在地表大致沿緯線方向呈帶狀延伸分佈,並具有一定寬度的地帶性自然區劃單位。廣義的自然帶是自然帶、自然地帶、自然亞地帶等一系列地帶性區劃單位的統稱,甚至包括垂直帶。狹義的自然帶僅指最高一級的地帶性區劃單位。其形成主要與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在各緯度分佈不均有關,在各大陸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帶。大陸自然帶不僅受緯度熱力分帶的影響,而且受到海陸分佈、地勢起伏的幹擾,所以比大洋表層的自然帶複雜得多。就全球範圍來說,自然帶的早期劃分主要是根據據不同緯度所獲得太陽輻射能的差異,把地球表面劃分為5個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後來根據各地氣候、生物等差異進行細分。根據海洋的氣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異,把大洋表層劃分為7個帶:赤道帶、南熱帶、北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極帶、北極帶。大陸自然帶的劃分比大洋細,不同學者的分帶也不同:以氣候特點為標志劃分,南半球和北半球從赤道向兩極分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全球共15個自然帶;以植被類型為標志,則劃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稀樹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帶、亞熱帶森林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寒帶苔原帶、極地冰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