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思想傢、政治傢。生於伊朗的哈馬丹,卒於伊斯坦佈爾。1945年遷葬於阿富汗喀佈爾市郊。為贏得遜尼派的支持,後改稱阿富汗人。受傳統伊斯蘭教育,青年時在印度生活數年,其間初次接觸西方思想文化,目睹英國對印度穆斯林的殖民統治,開始對傳統伊斯蘭教深刻地反思,萌生宗教改革思想。一生四處奔波,為實踐其改革思想,足跡遍及主要的伊斯蘭國傢及英、法等西方諸國,試圖喚醒穆斯林民眾投身宗教、社會改革與政治運動。

  阿富汗尼是伊斯蘭現代主義最最有影響的思想傢。早在1870年12月便在伊斯坦佈爾發表瞭關於科學修養的演講,闡述其現代主義主要觀點。其宗教改革思想概括為:①堅信伊斯蘭教作為信仰體系和歷史文化傳統,是一種具有廣泛內涵和凝聚力的生活方式。②註重宗教信仰的社會實踐性,宗教改革應與社會改革結合,一個真正的穆斯林必須在歷史進程中遵從主命。其核心為利用“創制”原則重新認識伊斯蘭教的理性。為此他尊崇科學和理性,解放思想,提倡現代教育。阿富汗尼的現代主義主要特征為泛伊斯蘭主義。主張全世界穆斯林團結一致,回歸伊斯蘭原旨精神,外反殖民主義侵略,內改君主立憲,共同應對敵人。伊斯蘭教改革應與穆斯林擺脫殖民統治的民族主義運動緊密相連。他被認為是伊斯蘭社會運動的先驅。開辟埃及乃至中東近代史上政黨活動之先河。對20世紀上半葉伊斯蘭世界的社會政治運動有很大影響。

  著有《駁自然主義者》、《哲馬魯丁對勒南的答復》、《哲學的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