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門宦之一。哲赫林耶為阿拉伯語音譯,意為公開的、響亮的。因主張道乘修持時高聲誦念贊詞而得名。馬明心創立於清乾隆(1736~1795)年間。20世紀50年代末,共傳兩姓(馬、穆)三傢(階州馬明心、平涼穆憲章和靈州馬達天)。屬奈格什班迪教團分支。馬明心清貧虔修,主張誦經不取報酬,簡化宗教儀式,反對教權世襲,受到群眾歡迎,時稱新教。因與花寺門宦發生衝突,引起新老教之爭。清代雖雖經多次起義而遭鎮壓,但仍是信徒最多、傳播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門宦。該門宦在禮儀上遵循哈乃斐教法學派,主張教乘是道乘的基礎,先教後道;崇信和神化教主,朝拜已故教主墓廬,宣傳各輩教主所創造和顯示的奇跡,特別宣揚殉道精神。道乘功修主要是高聲贊念,不僅記主,還要贊聖。多在稠人廣眾之處,由數十人圍成圈子,以高聲和樂調大贊大念,明揚正道。念到大贊要全體肅立,手扣著手,搖頭晃身,表示否定與肯定。教權結構是道堂、教區、教坊三級。教主身居道堂行使最高教權,委派代理人管理教區,選任開學阿訇主管教坊。在服飾禮儀上,男子戴黑色六角帽,不留腮須,女子不戴蓋頭。教徒分佈在甘肅、寧夏、青海、陜西、新疆西北、雲南、貴州等地,轄有830餘教坊。有北山、沙溝、南川、新店子、板橋5個分支門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