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專傢學者組成,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簡稱致公黨

圖1 致公黨五屆、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陳其尤

圖2 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在中國致公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2002年12月)

  1925年10月,一些華僑社團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宣佈成立中國致公黨。1931年在香港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在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抗日戰爭開始後,致公黨號召黨員抗日,並發動華僑積極支援祖國抗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總部停止活動。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發表宣言和告海外僑胞書,提出聯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走上瞭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1948年5月,致公黨響應中國共產黨五一號召,與各民主黨派聯名通電表示擁護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並發表宣言,號召廣大僑胞積極支援祖國的革命,為即將建立的新中國貢獻力量。1949年,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致公黨的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作出瞭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致公黨的組織和活動從香港轉移到內地,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作為致公黨的政治綱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帶領黨員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1979年後,致公黨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從此,致公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並積極協助和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僑務政策,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合法權利和正當利益。改革開放以來,致公黨在接待僑胞和華人來華探親、觀光、旅遊、講學,協助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促進對外貿易等方面做瞭大量工作。致公黨與菲律賓、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華僑華人社團組織建立瞭聯系,多次出訪和邀請來訪。近十年來,致公黨加強瞭與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的聯系,為他們促進自身發展和積極回報祖國提供瞭幫助。致公黨積極參與海外華僑華人及其社團反對臺灣獨立、促進祖國統一的鬥爭,為促進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國際民間友好往來,推動中國的和平統一作出瞭貢獻。

  致公黨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必要時可提前或延期。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主席、副主席和常務委員,組成常務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組成主席會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員會下設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參政議政部、聯絡部和社會服務部,並設有9個專門委員會。到2004年年底,致公黨在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瞭地方組織,成員近3萬人。2002年12月,致公黨召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新的政治綱領: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履行參政黨的職能,堅定不移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貫徹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團結全體黨員和所聯系的歸僑、僑眷、歸國留學人員及海外僑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1947年5月後,致公黨主席先後為陳其尤黃鼎臣董寅初、羅豪才。2007年12月,萬鋼當選十三屆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