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一種是英語)。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是由古梵語發展而來的一種現代印度–雅利安語言。分佈於印度中部和北部的中央直轄德裡特區,以及北方邦、中央邦、比哈爾邦邦、拉賈斯坦邦、哈裏亞納邦等。使用人口有7億多,是印度國內最通行的一種語言。此外,在毛裡求斯、斐濟群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圭亞那、蘇裏南等地的印度裔居民中也有相當數量的人講印地語。

  印地語有五大方言:西部印地語、、東部印地語比哈爾語拉賈斯坦語山地印地語,每種大方言裡又各有若幹次方言。標準語的基礎是通行於德裡和梅拉特附近地區的克裡波利方言,屬西部印地語。標準語有11個元音、43個輔音。54個音位中,有1個元音和5個輔音是外來音,隻使用於外來語中。印地語原有的10個元音都有對應的鼻化形式。輔音中清塞音、清塞擦音、濁塞音、濁塞擦音、閃音等都有對應的送氣音。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一般沒有重音,也沒有聲調。語法比梵語簡化,名詞有陰性、陽性和單數、復數的范疇。在少數代詞中還保留瞭格的殘餘形式,名詞格的形式已經消失。句中名詞或代詞跟其他詞之間的關系是在名詞或代詞後面用後置詞來表示,名詞或代詞等帶有後置詞時,其形式有一定的變化。動詞除有人稱、性、數等范疇外,還有體、時、式、態等范疇。句子的基本語序為主–賓–動型。基本詞匯大部分從梵語演變而來。各專業學科的術語,近來傾向於直接取自梵語,或用梵語構詞法創立新的梵語詞。在穆斯林統治時期,印地語吸收瞭大量波斯語和阿拉伯語詞語。英國統治時期,又吸收瞭大量英語詞語,至今還在不斷地從英語吸收新的詞語。此外,它還吸收瞭外來語的一些構詞手段。印地語采用天城體文字,是一種音節拼音文字,由古代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自左而右書寫。印地語與烏爾都語十分相似,可以互通,因此不少學者把它們視為同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