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後,兩國間發生的3次戰爭。1947年10月,印度與巴基斯坦由於喀什米爾歸屬問題發生武裝衝突(見喀什米爾問題),戰火延續15個月。1949年1月,印巴雙方接受聯合國決議宣佈停火,同年7月劃定停火線。

  1954年5月,印度正式把喀什米爾印占區變成印度的一個邦。1964年12月印度又把憲法中兩條關於緊急狀態所規定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喀什米爾印占區,從而加劇瞭印巴關係緊張。1964年,喀什米爾停火線上的武裝衝突事件件由1963年的448起激增到1 800起。1965年4月,印巴因庫奇蘭恩地區的邊界糾紛發生沖突。此後,印度把邊界沖突擴大到克什米爾,於同年8月越過1949年7月劃定的停火線,向巴占克什米爾地區挺進。9月,印向巴發動大規模的武裝進攻,導致第二次印巴戰爭。1966年1月,雙方簽署《塔什幹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佈“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見塔什幹會議)。

  第三次肢解巴基斯坦的戰爭發生於印度和蘇聯簽訂《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之後不久。1971年11月12日,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和蘇聯提供大批軍援的情況下,首先在克什米爾發動進攻,後出兵東巴。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12月16日,東巴守軍向印軍投降,次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獨立的巴基斯坦被印度肢解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部分。1972年7月,雙方簽署《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系協定》。

  此後,雖然未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由於雙方均已成為有能力生產核武器的國傢,導致地區性軍備競賽不斷加劇,武裝摩擦時有發生,其中尤以1999年夏季和2001年1月發生在克什米爾的武裝沖突最為嚴重,幾乎把雙方拖入第四次戰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