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進行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的國傢級專業機構。簡稱中國社科院哲學所。1955年9月在北京成立。初屬中國科學院,時名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始用現名。歷任所長潘梓年(1955~1972)、許立群(1978~1982)、邢賁思(1982~1988)、汝信(1988~1990))、陳筠泉(1990~1998)、李景源(2002~2008)、謝地坤(2008~ )。主要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探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重大哲學理論問題,研究中國哲學史、世界哲學史及各分支的歷史、理論問題及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現代外國哲學、東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美學、邏輯、倫理、科技哲學、哲學與文化11個研究室。還有7個院級研究中心。50年來,在科研成果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1978~2004年間,出版學術專著和翻譯學術著作1 049部,其中有40部獲得各種獎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次邀請該所代表參加該組織舉辦的學術會議,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FISP)接納該所為會員。出版《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中國哲學年鑒》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與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FISP)於2002年10月在北京聯合舉辦“世紀之交的哲學”學術研討會,圖為會議開幕式主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