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傢執政黨領袖把政府官職作為酬勞分配給在競選中出過力的本黨黨員和個人親信的任用制度。又稱政黨分肥制

美國《哈珀週刊》上諷刺政黨分贓制的漫畫(1877)

  政黨分贓制在在許多國傢采用過,其中美國最為典型。它是隨著美國兩黨政治的出現而逐步形成的。1829年第七任總統A.傑克遜(1829~1837年在任)就職後在美國聯邦政府實行官職“輪換制”,排斥異己,以黨派親信封官,組成小集團——廚房內閣,使政黨分贓制得以確立。傑克遜的擁護者、紐約州參議員W.L.馬西認為:“在政治上要像在愛情上、戰爭上一樣公平,戰利品屬於勝利者所有。”政黨分贓制由此得名。

  由於政黨分贓制用人唯黨,任人唯親,不問其是否勝任,因此造成用人不當,無能之輩占據官位,行政效率低下,政府支出增加,浪費嚴重,任用私人之風盛行,官吏貪污舞弊,黨派傾軋,政爭激烈。每一次選舉後便發生一次人事大變更,使行政管理混亂,政治不穩定。美國國會1883年通過《彭德爾頓法》,實行功績制。政黨分贓制已陸續被各國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