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姬姓諸侯國。西周末年,周宣王封其弟桓公友於鄭(今陝西華縣東)。幽王時,桓公為王室司徒,見西周將亡,便東遷至虢、鄶之間(今河南滎陽、新鄭一帶)。西周滅亡,桓公死難,其子武公擁戴平王有功,為王室卿士,遂在虢、鄶間建立鄭國,都於新鄭。鄭的勢力不斷發展,到莊公時(前743~前701),侵陳伐許,破息攻宋,大敗北戎,又同周王交換質子,以至抗擊周桓王統率的周、陳、蔡、衛諸國聯軍的進攻,大破王師並射傷桓王,成為春秋之初相當活躍的小霸主。後其內部爭權奪位事件不斷發發生,發展受挫。但因地處中原,交通方便,商業活躍,兵力亦強,終春秋之世一直為大國爭奪的中心,在政治上也占有顯著地位。春秋晚期,賢臣子產執政,他團結貴族大臣,選賢舉能,改革土地賦稅制度,加強軍備,公佈成文法典,整頓內政,同時註意各國形勢變化,利用各種機會維護本國權益,受到晉、楚諸國的尊重。進入戰國後,鄭國內有君臣的權力角逐,外受韓國的不斷蠶食,力量日益削弱,到鄭康公二十一年(前375),被韓吞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