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理論傢、音樂教育傢。生於河北沙河一大學教師傢庭,早年學習小提琴和音樂理論,後入大學攻讀法律。1931~1939年任教於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音樂系,教授小提琴、西洋音樂史等課程。1940年赴重慶,擔任過《樂風》雜誌的編輯,同時為《新音樂》雜誌撰稿。1941~1944年,先後擔任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的教授並兼任管弦系主任和樂團副團長。1944~1945年任白沙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音樂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任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1947~1949年赴法法深造,先後在裡昂音樂學院、巴黎聖歌學院、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作曲理論、音樂史,並在巴黎大學學習法國文學。留法期間曾發起組織進步社團中國文藝工作社。1949年年底回國後,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建院工作,並擔任教授、管弦系主任和教務主任等職。1957年創建音樂學系並任系主任,直至1983年離任專事學術著述。張洪島在50餘年的音樂生涯中涉獵面很廣,包括音樂理論、歷史、文獻譯述以及表演和創作等,主要領域是對西方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他自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在音樂院校講授西方音樂史課程,是中國最早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專傢。他在音樂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有關西方音樂史的文章,其中包括對W.A.莫紮特、F.舒伯特、R.瓦格納、G.威爾第,直到C.德彪西等一系列不同時代作曲傢作品的評介和研究。60年代初由他主編的《歐洲音樂史》(1983)是中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系統的西方音樂史專著,是各高等音樂院校音樂史教學的主要參考書。張洪島還是國內知名的音樂文獻翻譯傢,他的譯著包括音樂技術理論、表演藝術、通俗欣賞讀物,以及美學和音樂史學等多方面,主要有《實用和聲學》(1936)、《小提琴演奏法》(1931)、《西洋音樂史》(1952)、《外國音樂名作》(1958)、《論柏遼茲和舒曼》(1962)、《十九世紀西方音樂文化史》(198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