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一科。中型,長筒形,鞘翅較柔軟;跗節5−5−4,爪分裂;前足基節窩開放的甲蟲。世界已知約2 300種,廣佈於世界各地。中國已記錄130餘種,包括古北界和東洋界的種類。

  形態特徵 該科昆蟲體一般為中型,長圓筒形,黑色或黑褐色,也有一些種類色澤鮮豔。頭下口式,與身體幾成垂直,具有很細的頸。觸角11節,絲狀或鋸齒狀。前胸一般狹於鞘翅基部,鞘翅長達腹端,或短縮露出大部分腹節,質質地柔軟,兩翅在端分離,不合攏。足細長,前足基節窩開放;跗節5−5−4;爪縱裂為2片。

  生活習性 該科昆蟲具復變態。以豆芫菁為例:成蟲產卵於土中,幼蟲共6齡,第1齡幼蟲蛃型,行動活潑,稱為三爪蚴,在土中尋食蝗蟲卵塊或其他蟲卵,第2齡幼蟲步甲型,第3、4齡幼蟲均為蠐螬型,第5齡幼蟲為象甲型,系越冬蟲態,不食不動,呈休眠狀態,通稱假蛹。第6齡幼蟲又呈蠐螬型,最後化蛹。寄生性的種類如短翅芫菁屬和歧翅櫛芫菁屬的三爪蚴,直接附於寄主蜂類的體上,進入蜂巢內,以寄主的卵或蜂蜜為食,經過復變態發育為成蟲,離開蜂巢。

  分類 該科一般分為兩個亞科:芫菁亞科(Lyttinae)和櫛芫菁亞科(Nemognathinae)。芫菁亞科在中國常見的屬有斑芫菁屬、豆芫菁屬、綠芫菁屬和短翅芫菁屬;櫛芫菁亞科常見的屬有柔櫛芫菁屬(Apalus)和帶櫛芫菁屬(Zonitis)等。

  經濟意義 該科種類經濟價值比較復雜,既有益又有害。成蟲為植食性,很多種類是農牧業的重要害蟲,主要危害豆類、黃麻、馬鈴薯、花生、甜菜等作物以及牧草、苜蓿等,有的種類還危害藥用植物如黃芪、甘草等。由於此科昆蟲能產生芫菁素(又稱斑蝥素),有起泡、利尿等作用,很久以來就在醫學中應用。《本草綱目》所載的“葛上亭長”即指豆芫菁屬的豆芫菁或同屬的其他種類;歐洲用來提取芫菁素的種類主要是綠芫菁屬的西班牙綠芫菁。近年來經臨床試驗證明,芫菁素在治療癌癥方面也有一定的療效。幼蟲為捕食性或寄生性。捕食性的如芫菁亞科的斑芫菁屬和豆芫菁屬,幼蟲取食蝗卵,對於抑制蝗蟲的發生起著有益的作用。寄生性的如芫菁科的短翅芫菁屬、櫛芫菁亞科的歧翅櫛芫菁屬等,幼蟲寄生於花蜂或蜜蜂的蜂巢內,對養蜂業有害,對植物的授粉亦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