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宇宙)粒子輻射引起的人體生理反應。空間粒子輻射是空間飛行環境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會引起人體許多生理反應,甚至造成損傷。

  粒子輻射作用於人體時使人體細胞中的原子產生電離效應,使機體分子、細胞、組織結構受到損害,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損害嚴重時會引起輻射病。輻射對人體的損傷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兩種。急性損傷一般是人體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輻射造成的,先是出現疲乏、虛弱、、惡心嘔吐、頭痛、白血球減少等初期癥狀,延續3~5天後,有幾天癥狀減輕或消失的間隙期,呈現好轉的假象。一周左右病情又迅速惡化而進入發作期,主要癥狀有:白血球、血小板劇烈減少;明顯貧血、腹瀉、便血、黏膜滲血和出血等,會持續2~4周。有的經治療恢復,嚴重的可能死亡。長期受到輻射的人,因輻射劑量的累積而發生慢性輻射病。主要癥狀是白血球減少、不孕、疲乏無力和虛弱等。慢性輻射病經治療和脫離輻射環境後均可恢復。

  載人航天活動中,人體接受的輻射劑量與載人航天器的軌道高度、飛行時間和艙壁屏蔽程度有關。軌道高、時間長,接受的劑量就多,其中以軌道高度作用更大。大多數載人航天器的軌道高度較低,航天員接受的輻射劑量均未達到對人體損害的程度。對於長期高軌道飛行,宇宙輻射生理效應是一個研究的課題。

  航天器的艙壁和航天服對空間粒子輻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其他的防護措施是:服用預防輻射病的藥物,如胱氨酸、半胱氨酸、胱胺、胱光胺等,長期服用增強體質的藥物如人參、維生素、組氨酸、三磷腺等。在航天過程中,及時測定航天員接受的輻射劑量,避免接受大劑量輻射;上升和返回時避開地球的內、外輻射帶;及時監視和預報太陽質子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