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地質構造或地層因素控制下,同一產油氣面積內的油氣藏總和。一個油氣田可能有一個或在平面上彼此毗鄰或互相重疊並為局部地質特徵所聯繫的多個油氣藏。在同一面積內主要為油藏的稱油田,若主要為氣藏的則稱氣田

  根據控制產油面積內的地質因素,可將油氣田分為5類:①構造型油氣田,產油氣面積受單一的構造因素控制(如褶皺和斷層)的油氣田。包括背斜油氣田和斷層層油氣田兩個亞類。②地層型油氣田,在區域背斜或單斜構造背景上由地層因素控制(如地層的不整合、地層超覆、生物礁)的油氣田。③巖性型油氣田,包括巖性尖滅油氣田、透鏡狀和不規則狀巖性油氣田2個亞類。④水動力油氣田,包括單斜型和構造鼻或階地型水動力油氣田2個亞類。⑤復合型油氣田,產油氣面積不受單一的構造或地層因素控制,而是受多種因素控制的油氣田。包括鹽(泥)丘型復合油氣田、生物礁型復合油氣田、潛山型復合油氣田及側向疊合型復合油氣田4個亞類。側向疊合型復合油氣田,是指在油氣田的不同層位中以構造型為主的油氣藏和以地層型為主的油氣藏側向上結合構成統一的油氣田。

  國際上通常將儲量大於1億~5億桶(1 400萬~7 000萬噸)的油田稱巨型油田,將大於5億~50億桶(大於0.7億~7億噸)的油田稱世界級大油田,將超過50億~500億桶(大於7億~70億噸)的稱超級大油田(或4A級),將大於500億桶(70億噸以上)的稱超級大油田(或5A級)。在中國將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以上的油田定為大油田,把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300億立方米以上氣田定為大氣田(表1)。

表1 中國油氣田規模的分級標準
儲量規模 特大
油田(×108t) >10 >1~10 >0.1~1 <0.1
氣田(×108m3 >300 >50~300 <50

  雖然地殼上油氣資源的分佈非常普遍,無論是在大陸或海洋都有油氣田,但其蘊藏量的分佈是不平衡的,大部分的油氣儲量和產量都集中在大油氣田中。據1999年資料,世界上已找到30 000多個油田和7 500個氣田,這些油氣田分佈於地殼上六大穩定板塊及其周圍的大陸架地區。在156個較大的盆地內,幾乎均有油、氣田發現。例如,世界上石油儲量超過10×108噸和天然氣儲量超過10 000×108立方米的特大油、氣田共42個(中國除外),它們僅分佈於10個盆地內,其中波斯灣盆地就占20個,西伯利亞盆地占10個,儲量為650×108噸,占全球總儲量的近一半。世界上最終可采儲量在20億噸以上的特大油田有10個(表2),最終可采儲量在1.265×1012立方米以上的特大氣田有10個(表3)。可見,在實際勘探中,尋找大油氣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表2 世界十大油田
油田名稱 國傢 盆地 發現年份 產層時代 產層巖性 可采儲量(×108t)
蓋瓦爾(Ghawar) 沙特阿拉伯 波斯灣 1948 侏羅紀 碳酸鹽巖 114.8
佈爾甘(Burgan) 科威特 波斯灣 1938 白堊紀 砂巖 105.0
塞法尼耶(Saffāniyah) 沙特阿拉伯 波斯灣 1951 白堊紀 砂巖 50.5
玻利瓦爾湖岸(Bolivar coastal) 委內瑞拉 馬拉開波 1917 第三紀白堊紀 砂巖石灰巖 41.2
坎塔雷爾(Cantarell) 墨西哥 坎佩切 1976 白堊紀 碳酸鹽巖 28.0
宰古姆(Zaggūm) 阿聯酋 波斯灣 1964 白堊紀 碳酸鹽巖 25.8
邁尼費(Manīfah) 沙特阿拉伯 波斯灣 1957 白堊紀 砂巖 23.8
基爾庫克(Kirkuk) 伊拉克 波斯灣 1927 第三紀 碳酸鹽巖 23.8
薩莫特洛爾(Samotlor) 俄羅斯 西西伯利亞 1965 白堊紀 砂巖 21.2
羅馬什金(Romashkin) 俄羅斯 伏爾加–烏拉爾 1948 泥盆紀 砂巖 20.3

表3 世界十大氣田
氣田名稱 國傢 盆地 發現年份 產層時代 產層巖性 可采儲量(×1012m3)
北方(North) 卡塔爾 波斯灣 1976 二疊紀 砂巖 25.63
烏連戈伊(Urengoy) 俄羅斯 西西伯利亞 1966 白堊紀 砂巖 8.055
揚堡(Yamburg) 俄羅斯 西西伯利亞 1969 白堊紀 砂巖 4.756
博瓦涅科夫(Bovanekov) 俄羅斯 西西伯利亞 1971 白堊紀 砂巖 4.150
格羅寧根(Groningen) 荷蘭 德意志 1959 二疊紀 砂巖 2.70
紮波利亞爾(Zapolyar) 俄羅斯 西西伯利亞 1965 白堊紀 砂巖 2.670
哈西魯邁勒(Hass R’mel) 阿爾及利亞 三疊 1956 三疊紀 砂巖 2.549
雨果頓(Hugoton) 美國 阿納達科 1918 二疊紀 碳酸鹽巖 2.039
奧倫堡(Orenburg) 俄羅斯 伏爾加–烏拉爾 1966 二疊紀 碳酸鹽巖 1.599
哈拉薩韋亞(Kharasaveya) 俄羅斯 西西伯利亞 1974 白堊紀 砂巖 1.265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油氣勘探取得瞭新的突破,先後發現瞭一批大油氣田,如蓬萊19–3油田、安塞油田、長慶氣田、克拉2氣田、蘇裡格氣田和普光氣田等。截至2007年底,中國的十大油田和十個大中型氣田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中國十大油田概況表(至2007年末)
油田名稱 區域構造位置 發現年份 油層層位 儲層巖性 探明儲量(×104t) 累計產量(×104t)
大慶*(中石油大慶) 松遼盆地 1959 白堊系 砂巖 456 018 188 304
曙光–歡喜嶺(中石油遼河) 遼河拗陷 1975 古近系 砂巖 96 208 18 972
克拉瑪依(中石油新疆) 準噶爾盆地 1955 三疊系、侏羅系 砂巖、砂礫巖 93 689 15 291
塔河(中石化西北) 塔裡木盆地 1997 奧陶系 碳酸鹽巖 74 536 2 846
勝坨(中石化勝利) 濟陽拗陷 1964 古近系 砂巖 48 895 16 886
南堡(中石油冀東) 南堡拗陷 1979 新近系、古近系 砂巖 44 510 59
任丘(中石油華北) 冀中拗陷 1975 元古宇薊縣系 白雲巖石灰巖 41 113 12 849
埕島(中石化勝利) 濟陽拗陷 1988 古近系、中生界 砂巖 40 979 2 575
孤島(中石化勝利) 濟陽拗陷 1968 新近系 砂巖 40 857 13 492
安塞(中石油長慶) 鄂爾多斯盆地 1983 上二疊統 砂巖 35 147 2 500

 *大慶油田是指由薩爾圖、喇嘛甸、杏樹崗等七個局部構造所圈定的油田。

表5 中國十大氣田概況表(至2007年末)
氣田名稱 區域構造位置 發現年份 氣層層位 儲層巖性 探明儲量(×108m3) 累計產量(×108m3)
長慶*(中石油長慶) 鄂爾多斯盆地 1988 奧陶系、二疊系 白雲巖、砂巖 7 519.5 471.8
蘇裡格(中石油長慶) 鄂爾多斯盆地 1999 上古生界 砂巖 5 336.5 23.8
普光(中石化西南) 四川盆地 2003 三疊系 白雲巖 3 473.1 0
大牛地(中石化華北) 鄂爾多斯盆地 1999 上古生界 砂巖 3 293.0 30.1
克拉2(中石油塔裡木) 塔裡木盆地 1998 古近系、白堊系 砂巖 2 840.3 231.1
徐深(中石油大慶) 松遼盆地 2005 侏羅系 火山巖 2 020.6 3.6
迪那2(中石油塔裡木) 塔裡木盆地 2002 古近系 砂巖 1 752.2 0
廣安(中石油西南) 四川盆地 2002 三疊系 砂巖 1 355.6 7.2
大天池(中石油西南) 四川盆地 1993 石炭一二疊系三疊系 白雲巖 1 067.5 248.4
澀北1號(中石油青海) 柴達木盆地 1964 第四系 砂巖 990.6 81.6

 *長慶氣田指靖邊、榆林、烏審旗3個氣田的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