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科銀合歡屬的一種。灌木或喬木。又稱白合歡。具有多種用途的熱帶優良植物。原產中美洲,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於19世紀引種於臺灣,現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省(自治區)有栽培。按其形態分為夏威夷型、薩爾瓦多型和秘魯型。夏威夷型銀合歡植株矮小,呈灌木狀,高可達5米,周年開花結莢。薩爾瓦多型銀合歡為直立喬木,莖粗、分枝少,高可達20米。秘魯型銀合歡株高可達15米,分枝多而分枝位低,葉片、花球較大。銀合歡屬有40餘種。但迄今廣泛利用的僅銀合歡一種及其變種。

銀合歡果枝

  樹皮白色,粗糙。葉為二回羽狀復葉,互生。頭狀花序一二個腋生,有花百餘朵,白色,密生成球狀。莢果扁平,帶狀,內含褐色發亮的種子12~25粒。喜暖熱濕潤氣候。喜陽光,稍耐陰。耐旱,不耐漬。

  銀合歡生長迅速,生物量大,用途廣,經濟價值高。適宜幹旱貧瘠立土,並且有較強萌生能力,耐砍伐。嫩枝葉富含蛋白質,是優良飼料。但枝葉和種子均含有毒的含羞草素,利用不當,對畜禽有害。薩爾瓦多型銀合歡樹速生豐產,木材可作傢具、建築材料、紙漿、膠合板等。作薪炭林栽植,薪材燃燒值較高。也可用於荒山造林、改良土壤,或作其他作物的蔭蔽樹和庭園綠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