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學傢,政治系統論的創立者,西方後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宣導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市。在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多種學位。長期執教於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系。代表作有《政治分析的結構》(1965)、《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1965)。

  伊斯頓是行為主義政治學的積極開創者。他強調政治是人類互動行為的結果,人的動機、人格與心理同外在環境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的聯系。他概括行為主義研究的要則是規律性、驗證、技術、數量化、價值、系統化、純科學、整體化。在後行為主義醞釀、形成過程中,他又主張政治研究要重建新的價值結構,政治理論應對社會的迫切問題和社會需要作出敏捷的反應。他在輸入–輸出政治系統架構中,提出政治是為社會規定有價值物的權威性分配或強制性決定,並且予以實施的互動行為;系統由政治團體、體制和權威機構等部分構成,並受到自然的、生物的、社會的以及心理的外部與內部環境的包圍,對環境的壓力有適應能力和反饋信息的功能;系統與環境之間通過不斷的輸入、輸出、反饋和再輸入過程,實現系統的持續。20世紀90年代初,伊斯頓堅持行為主義政治學的主流地位沒有更改,同時概括瞭西方政治科學領域的新動向,即政策分析、政治經濟學與認知政治學(理性選擇模式、博弈論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