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戲曲作傢。字宏度,號笠湖。金匱(今江蘇無錫)人。乾隆元年(1736)中舉,曾入實錄館供職,後出任地方官。精音律,善詞曲,作有雜劇32種,結集稱為《吟風閣雜劇》。劇作皆取材於古事,而有所寄託。擅長於政治、道德主題,劇作對於官場積弊、民間疾苦多有描寫,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矛盾,具有一種高標脫俗的品格,表達瞭對於賢明政治和清廉節操的嚮往。如《窮阮籍醉罵財神》寫阮籍醉罵“萬能”的金錢。罵的是金錢,指的卻是握有有金錢的豪門權貴。《東萊郡暮夜卻金》寫東漢楊震拒受饋金的故事,頌揚瞭正直清廉的品格,也暴露瞭官場上錢通關節、勾結營私的真相。《寇萊公思親罷宴》宣揚孝思,崇尚節儉,提倡為官作宰的人要有儉樸的美德。《吟風閣雜劇》劇式短小,每種僅1折,與今獨幕劇相似,劇前均有小序,點明主旨,但旨意寄托遙深,曲文也跌宕爽朗,賓白酣暢詼諧。然舞臺特色不足,有案頭化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