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形目鱷科鼉亞科鼉屬一種。又稱中華鱷。中國古代稱(音tuo),俗名土龍豬婆龍鼉屬隻有2種。其中1種分佈於北美洲,稱密西西比鱷密河鼉;揚子鰐則是中國的特有動物。

  揚子鰐是中小型鱷類,成體全長1.5~2米,體表被覆大的鱗片,鱗有棱脊,有的的鱗下尚有骨板。身體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和尾五部分。吻短而扁平,吻背中部略凹,1對外鼻孔開口於吻端,鼻孔周圍有肌肉,潛入水中時可將鼻孔閉合;吻背有雕飾紋。頭頂較隆起;其兩側的眼略突出,眼呈卵圓形,瞳孔縱裂;有活動的上、下眼瞼及透明的瞬膜,潛入水中時瞬膜由後向前將眼球罩住。耳孔位於眼後,細長如縫,其周圍亦有肌肉司啟閉。口大,上下頜具錐狀槽生齒,咬(牙合)時,上頜齒罩在下頜齒外側;而最長大的第四枚下頜齒則嵌入相當於上頜骨與前頜骨之間的缺凹內。頸短,頸背有3對較大的項鱗。軀幹較粗而略扁平,背面有大鱗約17橫列,前後每列4枚,中部每列6枚,背脊中央鱗片起棱,後部棱發達而成鬣;腹面鱗片平滑,呈矩形,橫排成列,每橫列約有鱗片26~28枚;體側鱗片較小而排列不緊密,容許其間皮膚有伸縮性。四肢短小而強壯,前肢略短,5指,遊離無蹼;後肢較長,4趾(第5趾常萎縮),趾間具蹼,內側3趾有爪。尾長大於頭長與體長之和,尾側扁,鱗片排列成環,尾脊兩行鱗片棱高而成鬣,尾後部脊鱗呈單行。腹面軀尾之間正中的泄殖肛腔孔呈縱裂。成體色暗灰,個別有不明顯的淺色橫紋,頭部有淺色斑,腹面污白色;隨年齡增長而色變淺淡。幼鱷色深灰,頭、體及尾部均有黃色橫斑。

  棲江河湖沼水網地區,選岸邊、堤坎或水中小島營造復雜洞穴而居,多於晚上外出活動捕食,可吃魚、蛙、龜、蛇、水禽、小型獸類及螺、蚌、蝦、蟹等,7~8月在岸邊築巢產卵20~50枚,經2~3月孵出仔鱷,估計6~7年性成熟。

中國特有的瀕危動物揚子鱷

  揚子鱷曾廣泛分佈於中國長江中下遊一帶,化石記錄北可達蒙古、綏遠(今內蒙古一部分)或甘肅。揚子鱷早為中國先人所熟知,且被大量利用,如以肉作為食物,以皮冒鼓等。揚子鱷掘穴而居,常破壞堤岸。由於以上原因,被人們大量捕殺;加以氣候變化,北方逐漸寒冷,揚子鱷的分佈范圍日趨縮小。近百年來的科學考查記錄表明,僅限於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四省有分佈。20世紀中葉以來,揚子鱷已處於十分瀕危境地,其野外棲息地僅限於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及與之相鄰的浙江省個別地方。1982年國傢林業部與安徽省政府在宣城(現宣州市)夏傢渡建立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進行繁殖研究與保護。該中心人工繁殖成功子二代揚子鱷,人工種群數量已近萬頭。1988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公佈的《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揚子鱷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