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巖漿的侵入和凝固形成於地球表面較深處的巨型火成巖體。火成巖產狀之一。出露面積大於100平方千米,最大的可達數萬平方千米。平面上通常呈橢圓形,延長數十千米至幾千千米,寬可達100千米以上。巖基多由成分較穩定,結晶較粗的花崗巖類巖石組成,並常常是多次巖漿侵入形成較複雜的大巖體。主要分佈於褶皺帶核部隆起區,常受深大斷裂控制,延伸常與褶皺軸方向一致。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由花崗巖類形成的大巖基。如南美安第斯山脈中有三個大巖基,一個在秘魯,兩個在智利,其地表出露長度均均大於1 300千米。北美有些大巖基,面積達數萬平方千米。中國陜西秦嶺地區蟒嶺花崗巖大巖基長60多千米,寬10~20千米,平行褶皺軸延伸。南嶺的姑婆山花崗巖巖基,呈橢圓形穹狀產出,出露面積達400多平方千米。海南島瓊中花崗質巖基,出露面積達50 000多平方千米。此外,東北大興安嶺,西北天山等地區不同時代的褶皺帶中,都有大的巖基產出。巖基形成與構造關系密切。關於巖基的成因主要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巖基是由花崗質巖漿侵入冷卻直接形成的,另一觀點認為巨大的巖基是由原地巖石經強烈交代和深熔作用的花崗巖化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