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1801~1825年在位)。保羅一世之子。幼年由其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撫養。1784~1795年從教於瑞士啟蒙思想擁護者 F.-G.de拉阿爾普,為人偽善。1801年3月23日,保羅一世在亞歷山大參與的宮廷政變中被弒。亞歷山大即沙皇位。初期,釋放一部分政治犯,放鬆書刊檢查制度。1802年仿照西歐國傢政府機構模式,設立外交、司法、內政等8個部,並成立大臣會議。1803年發佈法令,允許地主在獲得贖金後釋放農奴。允許商人、市民和和國有農民購買無主耕地。1808年委托M.M.斯佩蘭斯基伯爵擬訂國傢改革草案。1810年成立瞭作為咨詢機構的國務會議。在對外政策上,亞歷山大一世采取靈活的策略。即位初,同法、英修好。1805年,參加反法聯盟。1807年,同拿破侖一世簽訂《提爾西特和約》。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後,領導反法聯盟擊敗拿破侖一世,組織維也納會議和神聖同盟,充當歐洲憲兵,策劃和組織對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裝幹涉。亞歷山大一世先後同波斯(1804~1813)、土耳其(1806~1812)和瑞典(1808~1809)作戰,兼並格魯吉亞(1801)、芬蘭(1809)、比薩拉比亞(1812)、阿塞拜疆(1813)和華沙公國(1815)。亞歷山大一世在位後期對內政策日趨反動。實施A.A.阿拉克切耶夫制定的警察專制政策,繼續推行軍事屯田,並允許地主隨意把農奴放逐到西伯利亞。後死於克裡木視察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