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娩出開始至出生後28天的嬰兒。這個時期稱為新生兒期。90%以上的新生兒為正常新生兒,其他為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小於胎齡兒、過期產兒以及巨大兒等。正常新生兒通常指孕37~42周娩出的體重在2 500~4 000克之間,各器官發育相對成熟的足月兒。新生兒期的特點是嬰兒要經歷解剖和生理上的巨大變化以適應子宮外的新環境,此時期發育尚未完善,發病率高,先天性畸形多見,產傷、感染亦多,疾病的表現有其特色,死亡率亦高,所以這個時期的嬰兒需要要細致的護理。

  胎兒斷臍就中斷瞭與母親的生理聯系。胎兒娩出後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如房間的溫度比宮內羊水的溫度低得多;新生兒建立自己的呼吸系統所需氧的來源不是來自胎盤的母血;新生兒要靠自己的消化系統獲取營養;臍帶結紮後,血液動力學發生瞭很大改變。

  新生兒生理特點 足月新生兒娩出後還保留著在宮內的姿勢,即手腳屈曲外展;頭相對較大些,占身長的1/4,四肢相對較短小;腹部稍飽滿;乳頭、乳暈已清楚可見,並可觸到乳腺結節;生殖器已發育良好,男嬰睪丸已下降至陰囊,女嬰大陰唇已遮蓋小陰唇。

  新生兒皮膚為粉紅色、皮膚較薄嫩,但皮下毛細血管較豐富,很易擦傷,需要好好保護以防感染。頭發光亮,有時肩部或背部有少量毳毛。

  新生兒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一晝夜中,約睡18~22小時。出生時,中耳鼓室尚未充盈空氣,並有少量的羊水積留。故聽力較差,至生後2周才可聽聲音。味覺較好,對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表情。如對苦、酸味表示拒絕。嗅覺較差。足月新生兒出生時食物的非條件反射最強,表現在吸吮時其他一切反射活動都受到抑制。嬰兒有些生理性反射如覓食反射、擁抱反射、軀頸反射、交叉伸腿反射等,出生後立即出現。若不出現,屬於異常現象。

  胎兒娩出後,本體感受器及溫度感受器受刺激,興奮呼吸中樞。大多數新生兒在娩出2秒鐘內開始喘氣,5秒鐘後啼哭,10秒鐘到1分鐘內開始有規則的呼吸。新生兒期呼吸40~60次/分,而且節律不均勻。新生兒肋間肌較薄弱,呼吸運動靠橫膈升降,以腹式呼吸為主。

  胎兒出生後,血循環發生重大變化。臍帶結紮後,胎盤血液循環中止,右心房無臍靜脈血流入,右心房壓力下降,大循環阻力增大,致左心室壓力增加;肺膨脹後則右心室壓力下降;當左心室壓力大於右心室壓力時,卵圓孔關閉。由於血氧分壓增加,緩激肽釋放,使肌層收縮,動脈導管也逐漸關閉。有時由於卵圓孔關閉較遲,在3個月內心臟仍可以聽到雜音。新生兒由於氧消耗大,心臟搏出量可達每分鐘180~240毫升/千克,比成人多2~3倍。正常新生兒心率波動很大,一般在90~160次/分,同時新生兒心臟交感神經興奮性高,易發生心律失常,故在新生兒期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應慎重。

  胎兒娩出後,腎單位數與成人相同,腎功能能適應正常代謝的需要。生後24小時內即有排尿。超過48小時仍無尿即為不正常,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畸形,應進一步檢查治療。新生兒腎濃縮功能相對不足,表現為小便次數多,每天有10~20次。腎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差,排出過剩鈉的能力低,故輸入過多的鈉就易發生水腫。

  新生兒出生後立即就會吞咽。但食管短,而且食管蠕動不協調,括約肌於吞咽時不關閉;胃呈水平位,容量又小,故新生兒很易發生溢奶或嘔吐。生後1~2天內常吐出黃色或咖啡樣黏液,這是通過產道時咽下的羊水、黏液或血液刺激胃部引起的,稱為生理性嘔吐咽下綜合征。新生兒唾液分泌少,但所含酶適合消化的需要。消化蛋白質的能力好。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肌層薄,故能適應大量的流質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後10~12小時內開始排出黑綠色胎便,內含胎毛、腸上皮細胞和膽綠素。3~4天後變為含有奶塊的黃色便。若生後24小時不見胎便排出,應檢查有無消化道畸形。

  新生兒對多種傳染病都有免疫力,這是胎兒期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的。但新生兒特異性免疫反應不夠活躍,細胞免疫功能也未成熟,體液免疫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缺乏,故易患呼吸道感染。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或有缺陷,對革蘭氏陰性菌和真菌的抵抗力特別低下,易發生敗血癥。但人乳喂養兒可從母乳獲得分泌型IgA(初乳中尤多)及乳鐵蛋白,對免疫能力可以提高。

  新生兒護理 首先剛出生的嬰兒應予保暖。環境溫度在24~26℃較為適宜,濕度應達50%,這樣小兒的皮膚溫度可維持在36.5~37.5℃。

  新生兒的喂養 極為重要。為預防低血糖應提早喂養。正常足月新生兒生後4小時就可以喂葡萄糖水,6小時就可以喂奶,最晚不超過12小時,每隔3小時1次。新生兒發生低血糖,會造成終生智力障礙。生後第1周每日液體需要量約50~100毫升/千克,1周後,每日需要約110~150毫升/千克。應提倡母乳喂養。吃母乳的嬰兒、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遠低於人工喂養兒。人乳喂養經濟方便、也有利於母親及時發現新生兒異常情況,吸吮刺激還可以增強母親子宮的收縮,促進子宮復位。

  人工喂養的新生兒首先應選用鮮牛奶。若無條件時再選用奶粉,其他代乳品不宜使用。牛奶喂哺時須稀釋、加糖、消毒。新生兒一般從第2~3周起補充維生素D和C。要註意清潔衛生,衣服要柔軟寬大,每日洗澡後更換,保持尿佈幹燥。小兒使用的食具一定要嚴格消毒。在醫院內新生兒應避免直接探視,在傢中也應避免親友的探望及撫摸。

  新生兒特殊現象 這些現象並非病態,應註意識別。①生理性體重下降。見於新生兒生後幾天。隻要喂養合理,一般10天內就會糾正。②“螳螂嘴”。為兩側肥厚的頰脂墊,生後會逐漸自行糾正。③“馬牙”及“板牙”。牙齦部位散在的、淡黃色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顆粒,這是上皮細胞堆積所致(馬牙)。隱約見於牙齦黏膜下的白色斑塊,為黏液腺瀦留腫脹所致(板牙)。這些對小兒無影響,也不需要處理。切忌用針挑破或用硬佈擦破,以免感染。④乳腺腫大及泌乳。新生兒不論男女皆可發生,多在生後3~5天出現。是孕母雌激素對胎兒的影響以及出生後雌激素中斷所致。一般在生後2~3周自行消退。不必處理。⑤假月經。女嬰出生後第5~7天,有時陰道有少量出血,持續數天自行停止。這亦是孕母雌激素中斷所致,不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