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匯刻叢帖。明神宗萬曆三十一年(1603)董其昌選編並摹刻。全帖共16卷,收入歷代名傢書跡約一百七十餘件及董氏題跋多篇。堂名取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飛鴻戲海”語義。原帖為木板,刻成不久即遭火焚毀,遂據初拓本重刻於石板。每卷前題隸書“戲鴻堂法書”及卷數,木板原刻每卷後有“萬曆三十一年歲次癸卯人日華亭董氏勒成”楷書或隸書兩行,石板重刻改用篆書。此帖因董其昌名聲顯赫而享盛名。但其刻工粗率,所收書跡真贗相相雜,且多有片斷不全或翻自碑刻者,故清代以來褒貶不一。世間流傳拓本頗多,率皆重刻石板所拓。

《戲鴻堂法書》拓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