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轄盟。位於自治區中部偏東。北與蒙古國交界。轄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鑲黃旗、正鑲白旗、太僕寺旗、正藍旗、多倫縣等。面積202 580平方千米。人口103萬(2010),有蒙古、漢、滿、回、朝鮮、達斡爾、鄂倫春等民族。盟行政公署駐錫林浩特市。從春秋戰國到西元前3世紀末,為譫襤、東胡、匈奴部落聯盟的屬地。秦統一後,南部屬上穀郡北境,西部屬漁陽郡北境。漢至唐,,或為匈奴、突厥、鮮卑統治。宋時為遼和金所控制。後屬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國”,至清朝統一中國,錫林郭勒盟(錫盟)逐步形成。是清朝廷指定會盟地點的名稱。錫盟會盟地點是在錫林郭勒河畔,故稱錫盟。辛亥革命後,錫盟、察哈爾盟沿用瞭清朝的管制制度,實行總管制和世襲封建王公制。1947年內蒙古人民政府成立後,兩盟劃歸內蒙古。1958年國務院批準兩盟合並,稱為錫林郭勒盟。該盟地處內蒙古高原中部,以高平原為主,兼有多種地貌類型。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部和北部地形平坦,東、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坐落其間,平均海拔1 000米以上。屬中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大部地區在0~1℃之間,北部和西南部可達4℃左右。年降水量200~350毫米,自東向西遞減,西部不足200毫米,東部大興安嶺西麓及南部連接陰山餘脈地區,接近400毫米。主要河流有20多條,大小湖泊星羅棋佈,約有470多個,還有水泉300處,年徑流量0.38億立方米。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煤、鐵、鉻、鎢、銅、鋅、錫、金,以及水晶、明石、氟石、池鹽、天然堿、芒硝等。錫盟鉻礦儲量居全國第2位;鎢、鉍、鉀鹽、珍珠巖等儲量居自治區首位。錫盟有內蒙古細毛羊、蘇尼特羊等著名畜種。以畜牧業為基礎,以畜產品加工和礦產品開發為兩翼的商品經濟正在形成和發展。開通錫市-賽汗德拉等公路幹線。1958年錫林浩特機場建成通航,可直達呼和浩特、北京等地。主要旅遊景點有貝子廟、平頂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