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治經濟學傢,經濟浪漫主義的奠基人。生於瑞士日內瓦,卒於日內瓦。原籍義大利,後移居法國,曾在巴黎上過大學。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回到瑞士;不久瑞士也爆發革命,與其父因同一些貴族有密切往來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一傢曾一度移居英國,後又重返瑞士。由於革命形勢的發展,又遷居義大利住瞭5年。在義大利期間,置辦產業,經營農莊,大約在這個時候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1800年,重返瑞士,此後一直在日內瓦從事著述活動。

  1803年,西斯蒙第出版瞭第一部經濟學著作《論商業財富:或商業立法中應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在這一著作中,他向法國人介紹瞭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說,表明瞭他是斯密經濟學說的忠實信徒。19世紀初,法國革命和英國產業革命都在深入發展,西斯蒙第親眼看到瞭19世紀最初幾次經濟危機,看到瞭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所產生的一系列後果。當1818年《愛丁堡百科全書》編輯部邀請他為百科全書寫“政治經濟學”詞條時,他又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1819年發表瞭代表性著作《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或論財富同人口的關系》。在這部著作中,他從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信徒轉而成為激烈的反對者。1837~1838年,他又出版瞭兩卷集的《政治經濟學研究》,這部著作以大量的歷史和現狀材料論證瞭《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或論財富同人口的關系》中提出的理論。

  西斯蒙第從小生產者的立場出發,展開對資本主義經濟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不以人的享受而以財富作為經濟活動的目的,其結果是英國積累瞭大量財富,而大多數人卻過著貧困的生活。西斯蒙第認為,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錯誤地以財富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完全無視瞭“人”。他強調,政治經濟學是以增進人類幸福為目的的一門科學。他認為,經濟自由主義給社會帶來瞭災難,私人利益的自由發展經常損害公共利益。他要求依靠國傢政策來調節社會經濟生活,以代替經濟自由主義。他是在法國主張實行工廠法的第一個人。

  西斯蒙第確認企業傢所得的報酬通常來自對工人的掠奪。他認為資本主義掠奪和自由競爭造成瞭社會階級分化,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他是提出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社會兩極分化和無產階級形成的第一個人。

  西斯蒙第還闡述瞭資本主義條件下經濟危機的必然性,他強調生產應服從於消費,消費是生產的動力和目的。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無限的擴大,但由於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勞動生產者收入不足,從而使國內市場日益縮小,產品實現受到阻礙,導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的必然爆發。西斯蒙第還認為,今年的產品是以去年的收入支付的,在生產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今年的產品總是超過去年的收入。生產和收入失調所表現的消費不足更為嚴重,經濟危機更是不可避免。

  西斯蒙第試圖建立符合於小生產者利益的社會以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他把宗法式的農民經濟和城市手工業理想化,並把它和資本主義經濟對立起來。但他並不想完全回到中世紀狀態中去,他要求用宗法和行會原則來組織社會經濟,以節制資本主義社會。希望把城鄉中的資本主義企業都分散成為數眾多的小農場和小作坊。為瞭實現他的理想,西斯蒙第求助於法律。他要求法律在資本傢和工人之間實行“完全合理的裁判”,要求法律促進遺產的分散,保證工人能夠分享利潤。西斯蒙第認為,這樣一來私人利益就有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由私人利益而給社會帶來的不幸就可以得到彌補。

  

推薦書目

 王亞南.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選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