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非洲和亞洲的三角形半島,埃及在亞洲的領土。西界蘇伊士運河是亞、非兩大洲的分界線;東面與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接壤;北瀕地中海;半島南部分別臨蘇伊士灣、紅海和亞喀巴灣。面積6.1萬平方千米。人口36.6萬(2004),主要分佈在北部地方,南部人煙稀少。行政上分為北西奈省(省會阿裏什)和南西奈省(省會圖爾)。史前時期已有人居住。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去麥加朝覲的古道。歷史上曾先後被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英國統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歸屬埃及。1967年被以色列占領,1982年歸還埃及。西北部及北部沿海平原沙丘廣佈;中部為提赫高原,向北緩傾,平均海拔1 000米;南部是結晶巖山地,地勢高峻,凱瑟琳山海拔2 637米,為埃及最高峰。氣候幹熱,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植被稀少。當地貝都因人世代過著遊牧生活,放養駱駝、山羊和綿羊,近代開始定居,從事其他產業。北部灌溉條件較好的沿岸地區和少數綠洲,產大麥、椰棗、橄欖、蔬菜和水果等。為發展農業,修建瞭艾哈邁德·哈姆迪河底隧道連接蘇伊士城和西奈半島,並興建伊斯梅利亞運河河底管道,引尼羅河水灌溉北部沿海廣大土地。礦產資源豐富。陸上及蘇伊士灣沿海石油已開采,還有天然氣、銅、錳、煤等礦藏。半島交通以公路為主,蘇伊士運河東岸有從舍特通往巴勒斯坦的鐵路。在圖爾、阿裡什和沙姆沙伊赫有機場。旅遊業正在發展中。主要遊覽景點有聖凱瑟琳修道院等宗教聖地以及亞喀巴灣沿海、南端穆罕默德角等,哈姆迪隧道東口的舍特為旅遊服務中心。半島南端的沙姆沙伊赫因常舉行國際會議而聞名於世。

鳥瞰西奈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