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獨立戰爭後至19世紀末發生的越過阿帕拉契脈開發西部的群眾性移民墾殖運動。這場運動是美國資本主義向寬廣方面發展的過程,同時也伴隨著瘋狂的領土擴張和大規模的經濟開發,充滿著美國統治階級血腥屠殺印第安人的事實,也留下瞭移民們艱苦奮鬥、開發西部的業績。

  美國獨立後,廢除瞭1763年英國阻止移民西進的敕令,來自沿海地區和歐洲的移民越過阿帕拉契脈湧向西部。他們當中既有南部奴隸主,也有北部土地投機商,人數眾多的是一般貧苦的的拓荒者——獵人、礦工、牧民和農民。後者以西部作為他們謀生的歸宿而定居下來,從而成為西部早期移民的主體。

  在西進運動中,出現過4次巨大的移民高潮。第一次移民高潮出現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初期,由於美國政府頒佈一系列的土地法令並從法國購買瞭路易斯安那廣大地區,移民們感到拓殖活動有瞭一定的保證,紛紛湧向西部,開拓俄亥俄、肯塔基和田納西等地區,為後來日益擴大的中西部產糧區奠定瞭基礎。

  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現在1815年以後,兩股移民朝著兩個方向移動。一股是來自沿海地帶和德國的移民,他們會合起來,朝向大湖平原區遷徙,逐步開拓瞭俄亥俄河以北的整個地區,建立瞭美國谷物生產和牧畜業的基地。另一股是來自東南部的移民,他們進入瀕臨墨西哥灣介於佐治亞南部與路易斯安那之間的平原地區。在這個地區,起初是一批又一批的小農和小生產者開拓這片肥沃的土地,接著逐漸建立以生產和銷售棉花為主的大種植園,從而擴大瞭南部奴隸制經濟。

西進運動中的大篷車隊

  第三次移民高潮是伴隨著19世紀中葉美國領土擴張和兼並到來的。當時,美國的領土擴張朝著兩個方面繼續推進:在西南方面,它於1845年兼並得克薩斯;在1848年 美墨戰爭 中,奪取墨西哥領土的一半;在西北方面,經過與英國長期談判,於1846年取得俄勒岡大片土地。最後這兩個方面的擴張在加利福尼亞會合,完成對整個大西部的占領。與此同時,由於1848年在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激起湧向西部采掘黃金的移民浪潮。後來,一部分淘金人轉而務農或開設店鋪,成為加州的永久定居者;另一些人則從加州前往西北部地區勘察礦藏。在19世紀50~60年代,由於小農大量移入進行糧食生產,落基山脈以西地區被劃分為一些州和準州,開采礦藏的營地發展成為永久性居住區。

  內戰結束後,新的移民運動再次興起,除瞭向遠西部遷移之外,重點是曾經被視為“大沙漠”的中部大平原,那裡成瞭美國的“最後邊疆”。大批牧牛人在20多年內,把荒蕪的大平原改造成為一片巨大的牧場。由於工業技術的發展,小農借助於鋼犁、有刺的鐵絲網和農業機械,把貧瘠的草原改造為良田。1890年“邊疆”在美國正式結束。

  西進運動使美國領土增加到建國時的三倍,把美國的西部陸界從建國時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一直推進到太平洋沿岸,擴大瞭發展工業所需的各種基本資源,對美國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都產生瞭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