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或人工物理因數作用於人體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理療。其中放射治療、針灸治療等已單列出來。一般認為,理療是利用電、磁、聲、光、機械力、熱等人工物理因素和日光、海水、礦泉、大氣等自然界物理因素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國和西方國傢各有側重。中國應用人工物理因素如高頻電、低頻電、紫外線等治療手法較多;治療物件既有殘疾病人,也有非殘疾病人,如乳腺炎患者等;治療方法中常配合應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和方法。西方國傢手法治療較多,對象以殘疾人為主主。

  物理因素對人體除有局部的直接作用外,還可以通過神經反射和體液循環間接地調整人體功能。選用物理因素時必須考慮其物理特性,患者全身狀態,致病原因,疾病階段和特點,合並治療方法,甚至心理狀態等。

  理療的種類 可按所用物理因素來分類。

  自然界物理因素理療法 有日光療法、大氣療法、海水療法、礦泉療法、高山療法、溶洞療法、森林療法等。

  人工物理因素理療法 有電療法(包括直流電、低頻脈沖電、中頻脈沖電、高頻電、靜電等),光療法(包括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激光等),磁療法(包括靜磁場、高變磁場、脈動磁場等),超聲波療法水療法(包括濕包裹、盆浴、淋浴、噴射浴、水中運動、水下洗腸等),傳導熱療法(包括蠟療法、泥療法、沙浴療法、中藥熱敷等),冷療法,冷凍療法,手法治療,按摩,負壓,生物反饋和運動等。

  不同物理治療方法的物理特點、治療作用和適應證見表1。

表1 物理治療方法的物理特點、治療作用和適應證
理療方法 物理特點 治療作用機理 臨床適應證
直流電療法 方向恒定的電流 利用電解、電滲、電泳,改變電極下體內離子濃度 神經、肌肉和血管疾病
低頻脈沖電療法 頻率在103赫以下,方向恒定的電流 興奮神經、肌肉組織,促進局部血循環,鎮痛、鎮靜和消炎 神經炎癥和損傷,肢體循環障礙,神經痛,神經癥等
中頻正弦電療法 頻率在103~105赫之間的交變電流 鎮痛,改善循環,促進滲出吸收和淋巴回流,調制中頻正弦電流可興奮神經肌肉 神經肌肉損傷,疼痛綜合征,軟組織損傷,肢體循環障礙,胃下垂等
高頻電療法 頻率在105~3×1010赫之間的交變電流 利用電磁場使人體產生熱效應和非熱效應,有鎮痛消炎、促進循環、促進再生等作用 急、慢性化膿性炎癥,疼痛綜合征,神經炎,神經損傷,腎功能不全,關節炎等
磁療法 磁場磁力線 促進循環,刺激組織生長,鎮痛,消炎,抑菌,降血壓 高血壓病,關節炎,軟組織損傷,疼痛綜合征,神經衰弱,腸胃炎等
紫外線療法 波長180~400納米 利用光化學作用,促進代謝,促進維生素D2D3形成,刺激上皮生長,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抑殺細菌 急、慢性化膿性炎癥,皮膚潰瘍及皮炎,疼痛綜合征,佝僂病,支氣管哮喘等
紅外線療法 波長760~4 000納米 利用輻射熱效應,促進循環、加速滲出吸收,提高局部代謝,止痛 軟組織損傷,關節炎,疼痛綜合征,肌肉痙攣,纖維組織炎,骨折或脫位後的軟組織水腫等
激光療法 波長界於紅外線和紫外線間,光純亮度大,相幹性好 利用熱效應和壓力效應,可消炎、止痛、刺激再生,大劑量可以破壞腫瘤組織 急慢性炎癥,皮膚潰瘍,切除皮膚贅生物,皮炎,口腔潰瘍,關節周圍炎等
超聲波療法 頻率為8×105106赫的聲波 利用其機械、熱和理化作用可以消腫、止痛,促進組織再生 軟組織損傷,神經痛,腦血管意外後遺癥,下腹痛,關節周圍炎、肌腱及腱鞘炎等
溫熱療法 利用傳導熱,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消散水腫,軟化瘢痕,刺激組織再生 軟組織損傷,神經損傷及炎癥關節炎,軟組織粘連,瘢痕痙縮等

  作用機理 幾種不同的物理因素可具有共同的作用(如紅外線、低頻電、超短波、按摩都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也具有各自特殊的作用(如低頻電刺激神經肌肉引起相應肌肉收縮,紫外線照射引起皮膚紅斑)。物理因素對人體的作用有三個方面。

  直接作用 如超短波作用於腎臟,可加速腎臟血流,提高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和腎小管的排泄功能,故可利尿。低頻脈沖電刺激肌肉,可直接引起肌肉收縮。直流電作用於人體,使體內離子移動,產生一過性離子濃度變化。陽極下,鈣、鎂離子濃度較正常為大,故使組織興奮性下降,有鎮靜止痛作用;陰極下、鉀、鈉離子濃度較正常大,使組織興奮性上升。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物理因素可引起神經反射。

表2 不同病種理療方法選擇
治療目的 理療方法選擇 常見病種
消除急性炎癥 超短波,微波,紫外線,直流電抗菌藥物導入 癤,癰,丹毒,乳腺炎,盆腔炎,肺炎等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超短波,紅外線,蠟療,按摩,低中頻電療,磁療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雷諾氏病等
治療軟組織損傷 冷療(24小時內),紅外線,蠟療,按摩,超聲波,中頻電療 肌肉扭傷或挫傷,肌腱及韌帶扭傷等
促進關節活動功能 熱療,按摩,水療,超聲波,體療 骨或軟組織外傷後關節活動障礙,關節痙攣,骨性關節病,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神經系統疾病等
促進組織再生 超短波,低頻電,紫外線,碘離子導入,按摩 神經損傷,軟組織損傷,慢性潰瘍,褥瘡等
鎮痛 中頻電療,間動電磁療,按摩,溫熱療法,直流電止痛藥物導入 神經痛,神經炎,軟組織損傷,帶狀皰疹等
松解粘連,軟化瘢痕 超聲波,蠟療,按摩,直流電碘離子導入,音頻電療,磁療 手術後粘連,早期皮膚增生性瘢痕,關節攣縮,燒傷後瘢痕等
調節植物神經功能 直流電,靜電,按摩,超短波,低頻電 神經癥,癔病,更年期綜合征
刺激神經肌肉,治療下運動神經元性麻痹 低頻電,調制中頻電,按摩,體療 面神經麻痹後期,神經炎,神經損傷,廢用性肌肉萎縮
治療惡性腫瘤 大功率短波、微波、超聲波可用於惡性腫瘤加溫治療,是理療的特殊用法,多與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配合 癌及肉瘤

  ①非條件反射。直流電刺激乳腺部位,可改善盆腔生殖器官的血流。上背及肩後受物理刺激,可改善大腦血液循環,調節大腦皮質功能。一側肢體受高頻電場作用,可使對側肢體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肢體溫度略升。脾臟區受電刺激,可影響腎上腺分泌功能,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

  ②條件反射。高頻電療患者經多次治療後,甚至隻是放好電極,不通電,也可以出現治療反應。生物反饋療法,也是利用條件反射的原理,把患者本身的自主活動的信息引出,經電子儀器轉換為聲或光。以此信號作為條件刺激,逐漸形成新的條件反射,使患者能自主地控制一些原來不能控制的活動。

  體液作用 血液、淋巴和內分泌系統在物理治療中起重要作用。物理因素使血液循環加速,局部血流增多,既能改善局部營養代謝,又可促進有害物質的吸收。淋巴回流增加對消除機能組織的水腫有明顯的效果。物理因素還可直接影響內分泌腺的功能,產生的激素又通過體液循環輸送到遠隔器官,起積極的治療作用。如超短波作用於腎上腺,可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實驗證明高頻電場作用於腦下垂體,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增多,ACTH經體液循環促進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

  臨床應用 理療在臨床上應用的范圍可概括為:①消除急性或慢性的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癥;②緩解或消除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③刺激組織再生,促進軟組織損傷和潰瘍的修復;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刺激周圍神經和肌肉,改善肢體運動功能;⑤提高人體的防禦能力;⑥大劑高頻電或超聲與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配合有明顯殺傷癌細胞的作用;⑦改善殘疾人的功能活動,提高其代償能力,達到最大限度恢復獨立生活的目的(表2)。理療尚可用於預防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