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無線電器材進行業餘訓練和競賽的一項活動。世界各國開展業餘無線電運動的項目名稱、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不盡相同。所謂業餘無線電業務,國際電信聯盟制定的《無線電規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產業部制定的《無線電管理術語及定義》,將其定義為供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進行自我訓練、相互通信和研究技術的無線電通信業務;而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系指經正式批準的、對無線電技術有興趣的人,其興趣純系個人愛好而不涉及謀取利潤。

  業餘無線電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並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它可以培養人們對於無線電技術的興趣和事業心,啟發、引導人們深入學習鉆研無線電理論知識和制作技能,無電線測向等運動項目還帶有體育比賽性質,可以達到健身目的。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正在開展活動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曾經為無線電技術的發展作出過很大貢獻。早在20世紀初,無線電愛好者就試驗成功短波頻率的遠距離通信,發現瞭電離層傳播,100年來他們在實現單邊帶通信、開發低軌衛星通信應用等多方面有許多新發現。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大量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還能在遭遇地震、臺風、洪水、森林大火及海陸空交通遇險時立即組織起來為社會提供應急通信援助。由於無線電愛好者所取得的成就,這項活動得到許多國傢的重視和提倡。

  中國的業餘無線電活動始於20世紀20年代東部沿海城市,1937年後因日本入侵,活動逐漸西移並減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一度恢復,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和其他一些較大城市。當時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大多是學生和部分技術人員,他們利用自制的收發信機,在業餘頻段內進行無線電通信活動。1940年,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成立瞭中國業餘無線電協會,出版瞭《無線電世界》刊物,規定每年5月5日為“中國業餘無線電節”。1945年此會取得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席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構建瞭國防體育的無線電運動體系,先後設立瞭快速收發報、無線電工程制作、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多項、業餘電臺通信5個項目,組織專業運動隊開展訓練,並多次參加社會主義國傢國際競賽,獲得瞭優異成績,而且通過青少年活動、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和民兵訓練在群眾中開展普及活動。

  1964年,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成立,1984年加入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80年代,中國恢復開放瞭集體業餘電臺活動,1992年恢復開放瞭個人業餘電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均可根據規定的程序依法申請設置業餘電臺。開放政策使活動的普及規模、領域寬度和技術水平都邁進瞭一大步。除瞭無線電測向運動項目以外,還開展瞭遠距離(DX)通信、空間通信、數據通信、圖像通信等項目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