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勳爵R.斯圖亞特草擬,英國、奧地利、法國三國代表於1815年1月3日簽訂的對抗普魯士和俄國的軍事同盟條約。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在處理戰後問題的維也納會議上,戰勝國在波蘭、薩克森問題上發生尖銳矛盾。俄國想把拿破崙建立的華沙大公國變成俄屬波蘭王國,並由沙皇當國王;作為對喪失波蘭領土的補償,俄同意普魯士對拿破崙的同盟薩克森的領土要求。俄、普此要求如得到滿足,奧地利將面臨兩個強敵,所以奧堅決反對。不願俄國強大的英、法也也反對俄、普的要求。雙方堅持不讓,形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為防不測,卡斯爾雷草擬一份帶有防禦性的軍事同盟條約,經與奧、法討論後正式簽訂。條約規定:締約國任何一國遭受來自一國或幾國威脅時,三國應互相支援;和平手段不能奏效時,另兩國應各出兵15萬人支援受害國,英國可以財政補貼代替兵員;締約國不得單獨和敵方媾和。於是,在維也納會議上,形成瞭俄、普和英、奧、法兩個對立營壘。面對英、奧、法同盟,俄皇亞歷山大一世隻好放棄波蘭–薩克森計劃初衷,作出部分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