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它的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同時把物鏡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徑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暗弱物體。望遠鏡由物鏡目鏡兩組鏡頭及其他配件組成。光線先經過物鏡,後經過目鏡,人眼在目鏡的後面觀測(見圖)。為瞭減小望遠鏡的像差,物鏡和目鏡通常都由多個光學元件組成。

望遠鏡成像原理

  若使物鏡和目鏡的焦點重合,入射的平行光束,經過望遠鏡後仍然是平行光束。兩束交叉入射的平行光束,經過望遠鏡後出射時,夾角被放大的倍數稱為放大率(或倍率),等於物鏡焦距和目鏡焦距之比。同時,出射的平行光束變細瞭,入射和出射平行光束截面直徑之比,也等於望遠鏡的放大率。用於觀測地面目標的望遠鏡,一般口徑為幾厘米,放大率為幾倍到十幾倍。為瞭獲得正像,常在物鏡和目鏡之間加入兩塊轉像直角棱鏡,觀測地面目標的雙筒望遠鏡就常用這種結構。天文望遠鏡在光學原理上與觀測地面目標的望遠鏡並沒有區別,隻是口徑大、倍率高,並且允許倒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