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書面形式廣泛徵詢專傢意見以預測某項專題或某個項目未來發展的方法,又稱專傢調查法。特爾斐是希臘歷史遺跡,為阿波羅神殿所在地。在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常在此宣佈神諭,因此特爾斐有聰明智慧之意。20世紀60年代,美國蘭德公司的O.赫爾默和N.達爾基在意見表決和匯總評述研究工作中首先提出這個方法。隨即得到廣泛應用,並出現瞭多種改進形式。特爾斐法最初應用於技術預測,後來推廣應用於各個領域的預測。特爾斐法對預測時間沒有嚴格規定,在實踐中一般不短於5年,不超過500年。

  應用條件 首先是咨詢主題應明確,使熟悉該專題的專傢能清晰地理解問題的性質、內容和范圍。其次是要找到一批經驗豐富而又熟悉該專題的專傢,特別是這些專傢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特點 特爾斐法有專傢匿名表示意見、多次反饋和統計匯總等特點。①匿名:專傢單獨表態,填寫的調查表也不記名,以免受權威意見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意見。②多次反饋:經過一輪特爾斐活動後,把原始資料或專傢意見匯總成圖表反饋給參加咨詢的專傢,在一定期限內回收,再進行匯總分析,然後轉入第三輪活動。多次反復可為專傢提供瞭解輿論和修改意見的機會。③采用統計方法進行匯總,以期作出符合客觀情況發展的結論。

  工作步驟 采用特爾斐法預測一般采取下列步驟:①明確待咨詢的任務。②匯集背景材料。③設計咨詢調查表。④初步選定咨詢專傢名單。⑤初次聯系,向專傢發出邀請信和履歷表。⑥確定專傢名單。⑦發出第一輪咨詢表和說明性資料。⑧統計處理。表格回收後,進行統計分析,處理方法可選用人數比重法、峰值法、均值法或四分位法。⑨修改咨詢表,轉入下一輪活動。⑩專題聯系,根據不同情況,深入征求意見。⑪確定咨詢結果。一般通過2~3輪活動就能結束,利用計算機通信取代書面通信,可以加快咨詢過程。

  特爾斐法是一種較常用的預測方法。它能對大量非技術性的、無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概率估算。但由於專傢評價的最後結果是建立在統計分佈的基礎上,所以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不同專傢總體,其直觀評價意見和協調情況不可能完全一樣,這是特爾斐法的主要不足之處。

  

參考書目

 A.Mitchell,Handbook,of Forcasting Technique,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Menlo Park,California,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