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區域為物件而編制的投入產出模型,是總體投入產出模型的一個組成部分(見投入產出法)。它反映瞭區域內各有關部門間的生產技術聯繫和供需的綜合平衡關係,也表明本區域國民收入的產生和分配情況,可用來預測和分析區域內部及其與總體之間的各種技術經濟問題。

  世界上已有許多國傢編制瞭區域投入產出模型。早在50年代初,義大利就編制瞭每個地區22個部門的地區投入產出模型,用以研究政府投資對南意和北意這兩個經濟發展差別很大的地區的影響。11955年美國將全國分為3個地區,編制瞭每個地區10個部門的地區投入產出模型。1977年由美國經濟學傢W.列昂捷夫主持編制的世界投入產出模型,是包括有 5個農業部門、10個礦業部門、23個制造部門以及建築、運輸、郵電、商業服務、環境保護等部門在內的共43個部門的區域投入產出表。中國在1981年編制瞭山西省1979年的實物型和價值型的投入產出表。

  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分為靜態投入產出模型和動態投入產出模型兩類。就一個國傢來說,區域投入產出表有如下特點:①部門的分類不需要象全國投入產出表那樣完整,有些流量很小的部門可以合並或刪除,而對能反映本區域特點的產品部門的分類則要求細些。因此,不同區域的部門分類不盡相同。②產出與需求量的相差數量可能較大,尤其是國傢調用或統配的物資、地區間直接交易的物資、國傢統一管理的進出口物資等。為保持本區域的優勢和特點,生產不必完全根據本地區的需要來安排。③各區域最終產品之和往往小於全國的同種的最終產品,因為地區間調入調出的產品中,有一部分是用作中間投入,不能形成全國的最終產品。

  

參考書目

 W.Leontief,Input-Output Economic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

 R.O'Connor and E.W. Henry,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Charles Griffin and Company, Ltd., London,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