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關漆器工藝的專著。明代黃成(號大成,安徽新安即今歙縣人)撰。作者為明隆慶年間 (1567~1572)漆器工藝傢,生卒年不詳。明天啟二年(1622),《髹飾錄》刊行於世。天啟五年,漆器工藝傢楊明(字清仲,浙江嘉興人)為此書逐條作註,並撰寫瞭序言。《髹飾錄》分乾、坤兩集,18門(章),共186條。第一章利用,講述原料、工具、設備;第二章楷法,專論忌病;第十七章質法,介紹生產工藝;第十八章尚古,專講古代漆器的修復和仿造。這四章所闡述的都是漆器髹飾技法。。第三章至第十六章,分類記述瞭各種漆器的名稱、種類、紋飾、優劣及品評等,概括而全面地闡述瞭中國自遠古迄明代的漆器類別和髹飾技藝,是明代安徽新安、浙江嘉興兩地漆器工藝和宮廷漆器的經驗總結,標志著明代漆器工藝已進入“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的光輝時代,為後人留下瞭精辟見解和有益經驗。

  《髹飾錄》在中國早已佚失,隻有一部抄本保存在日本學者木村孔恭(堂號蒹葭)處,稱為蒹葭堂本。現代,中國學者朱啟鈐從日本學者大村西崖處借得這一抄本,經疏證校訂,於1927年刊刻問世。中國工藝美術史論學者王世襄著有《髹飾錄解說》,並在1983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該書全錄朱啟鈐先生的刻本,並編擬目錄,逐條編號,逐句標點,詳加疏證,內容翔實而文字淺易。書中所引證漆器實物,上起原始社會,下迄當代,多至168件,並制表詳列名稱,便於查考;篇末還編有索引。《髹飾錄》原著註釋隱晦難懂或遺漏缺佚之處,也由《髹飾錄解說》得到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