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苧麻等大麻類植物的莖皮纖維為原料製作的編織工藝品。

  據《詩經》和《考工記》記載,西周至戰國時期已有紵麻(苧麻),其莖皮纖維韌如筋,漚後可以織佈,還可編織成線繩和鞋、帽及其他用品。漢代,苧麻種植已很普遍。現在,中國大麻的種類很多,有苧麻、亞麻、黃麻等。用於麻編的以傳統的苧麻為主。通常是將苧麻的莖皮纖維經加工、漂洗後編織成工藝品,或者紡成麻線再編織成工藝品。

  自清代以來,中國麻編以浙江寧寧波、臺州、溫嶺、黃巖、海門等地為主。20世紀40年代,寧波生產的麻編草帽,以馬尼拉的麻為原料,工藝精細,色澤光亮如同絲綢,體輕質軟,富有彈性,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金絲草帽。1980年以來,浙江省又積極開發和利用南方產的劍麻、黃麻等新原料,試制成功劍麻帽、黃麻帽。浙江麻編在工藝上,除瞭編織外,還以鉤針編結工藝編成提包、門簾、靠墊、燈罩、雜志架、信插、旅遊吊床、餐墊、盆套等日用品,以及壁掛、墻飾等欣賞品。麻編工藝品以天然植物纖維為原料,不僅美觀,而且具有吸潮、涼快、堅韌、不易腐蝕等優點,因此很受歡迎。